本文来自公众号:赵赵的教育沉思,欢迎关注,转载请联系号主。
大闸蟹和化学课有什么关系?
也许,你无法想象一个化学老师拿着一只大闸蟹上课的情境,你更想不到老师还把周杰伦最喜欢的“奶茶”当成了教学道具。
屏内屏外的同学们,会不会馋哭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你肯定喜欢这样的化学课。
如此上课的老师是四川广元中学的向波,他曾经在“万物皆化学”的理念支持下,演绎了别样的幽默课堂。把课堂视频上传后,曾迅速圈粉300万。
早在去年,向波就曾因“不要因为学习耽误了放屁”的讲课火爆网络,他把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但也是最隐私的“屁”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便能够让学生快速学习、更好地理解甲烷、氨气、硫化氢等这几个知识点。
除此以外,向波的视频中还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段子”:
“我们的皮肤是怎么变黑的? ……只要我破坏了黑素细胞,让合成黑色素的功能异常,那我不就成了白雪公主了吗,不,那是白癜风”
“美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些姑娘不信邪,我就要三天美白七天祛斑,这口气比脚气都大”
“皮肤有多白,是由基因来决定,你到底能有多白,可以看一下自己手臂内侧腋窝附近,不是腋毛啊,这就是白的极限”。
网友不仅感叹,如果我读书时能够遇到这样的老师,可能我的化学就不会挂科,说不准我还会成为一个化学专家。
但是,向波老师成为网红老师不是偶然,他一路走来的辛苦和努力向我们讲述了一个优秀老师的练成之路。
他也曾经“讨厌”读书
2005年底,19岁的向波考入大学,年轻气盛的他觉得课程实在没意思,当时还沉迷游戏,所以就一意孤行地退学了。
退学后,他先后做了很多工作,卖手机卡,去广东工厂做质检,还到湖南株洲修过铁路,最后发现还是读书好。
2008年底,他瞒着父母去学校补习了半年,顺利考上西南大学的化学专业,毕业后便回到了母校广元中学,成为了一名化学老师。
寻找课堂的“外在包装”,把知识学习变成促进多巴胺分泌的快乐旅程
向波重返课堂后,最后悔的就是浪费了三年宝贵的青春。为了让学生少走弯路,他觉得老师要做的不仅仅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喜欢上化学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生活小常识,也不时穿插一些网络用语来调节课堂气氛。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向波在周末抽十来分钟时间录主题视频,并把视频链接发送学生。
为了录制一分钟不到的视频,他付出很多。
首先,课余时间的大量耗费。向波总是忙前忙后查阅各种资料,有时候为了找到一个原理的故事,会花去他两天的课余时间。
其次,设备购买占用经济支出。为了录制视频,他已经花去近万元。除了一台单反相机,向波还专门花了三千多元买了一个收声设备。
这些付出让他成了一个看起来有点不务正业的老师,他说现在要备课上课,要查阅资料,还要拍摄和剪辑视频,生活确实很忙,感觉时间不够用。
这“不务正业”的老师那么受欢迎,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向波老师给知识换了“有趣包装”,缓解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有人说,知识学习本身就是反人类的。的确,并非所有的学习都符合学习者的兴趣爱好,并非所有的学习都能轻松愉快完成,有很多学习都需要付出辛苦的。但是,如果把把课堂知识换下包装,从严肃古板的样子换成“有趣的包装”,幽默而充满趣味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就可以缓解学习者的学习压力,让人既能轻松又能获取知识,不是老师课堂教学应追求的境界吗?
向波老师把知识和生活的断裂缝给抹合了。
生活中出处充满知识,知识学习也是为了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两者之间本应该是深度融合的。但很多时候,老师关注了高大上的理论,却忽视了生活中的资源,于是,知识和生活就有了缝隙,学生学习起来不仅会感觉枯燥无味,还可能影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向波老师处处从生活出发,把大闸蟹、奶茶这些资源都搬到了课堂上,脑洞大开,却通过这种方式巧妙地抹合了知识与生活的缝隙,这不就是教育理论界一直提倡的教学回归生活理念的体现吗?
向波老师为了学生喜欢,付出再多,也乐在其中。
既要上课,又要录制剪辑视频,忙碌的生活节奏却换来了学生的喜欢,这就是老师的“奉献”精神。优秀教师都是在奉献中促成学生也成就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