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暑退秋澄气转凉 日光夜色两均长


9月23日3时21分,迎来“秋分”节气。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过后,昼短夜长,凉意渐浓,天高云淡,露冷风清,凫(fú)雁高去,桂蕊飘香。

秋分日这一天还是“中国农民丰收节”,当“银棉金稻千重秀”的丰收盛况与“清风吹空月舒波”的诗意图景相融,正应了那句:人生充满劳作,然而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中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古人认为,一年四季变换,寒暑交替,是因为天地间有着阴阳二气。秋分这一天,正是阴阳交接,分割寒暑的日子。秋分的“分”是“半”的意思,秋天刚好过了一半。过了秋分,就不打雷了,小虫子也钻进了泥土,开始筑自己冬眠的窝。天地改由太阴星君月神掌管。所以秋分之夜,要祭月。

先民认为,日属阳之精,月属阴之精,“天地至尊,故用其始而祭以二至。日月次天地,春分阳气方永,秋分阴气向长,故祭以二分,为得阴阳之义。”因此,春分和秋分就分别成了祭祀太阳和月亮的日子。

秋分节气开始,日长夜短逐步日短夜长。在北极点与南极点附近,这一天可以观测到“太阳整日在地平线上转圈”的特殊现象。


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南下的冷空气与逐渐衰减的暖湿空气相遇,产生一次次的降水,气温也一次次地下降。正如人们常所说的那样,已经到了“一场秋雨一场寒”的时候。

秋分之夜,在院子里月光最好的地方,供上香案,案上摆上瓜果和月饼。月饼形式多样,口味不一。


秋分三候

一候雷始收声

惊蛰时候听过的轰隆春雷,到了秋分时声鸣渐歇,鲜少听到了。

二候蛰虫坯户

秋分时节,寒凉来袭,蛰虫们也开始给自己的洞穴“添砖加瓦”,把洞穴垒得再结实些,洞口开得再小些,以抵御寒气入侵。

三候水始涸

秋季降水减少,夏雨遗存的积水逐渐干涸,故而河流舒缓了,流水不再湍急。秋气之美,常在于水之静美,而水之静美,又常给人岁月悠悠时光不老之感。

秋分习俗

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现在的中秋节则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大煞风景,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立蛋

“秋分到,蛋儿俏”,秋分这一天,我国很多地方都会有不少人做起“立蛋”试验。其实每天都可以玩,只不过据说秋分这天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竖起鸡蛋的游戏更容易成功。

食秋菜

秋分时候民间还有食秋菜的传统,秋菜为一种野生苋菜,也被称为“秋碧蒿”。秋菜可与鱼肉同煮,味道鲜美且营养。

庆秋收

“一年辛勤在于秋,粮不入屋不算收”,秋分日,也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这时候,瓜果飘香,稻谷归仓,处处铺开秋收画卷,一派热闹的丰收图景。“做三四月的事,到八九月自有答案”,丰收,就是光阴给每一位辛劳者最好的回馈。


秋分,昼夜均而寒暑平,三秋已过半,此时阴阳相半,秋色平分,不冷也不暖。人到秋分,心境大概也如旷野里的一棵树,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中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秋分,天高,云淡,气净,风轻,是一个浪漫的节气。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