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面对面沟通有三大要素:文字、声音、肢体语言。 经过行为科学家六十年来的研究,面对面沟通时,三大要素影响力的比率是文字7%,声音38%,肢体语言55%。
为什么一开头就讲这个呢?因为上午工作中遇到这么一个情形,让我重新审视了沟通的重要性,承接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关键性作用。
事情缘由是这样的:一村民找到我,从口袋里掏出一张即将就一开两半的纸找我签字,原来是学生的营养餐。由于历年来都没有限制,看在学生的份上拿来即签。今年又到暑假季,很多家长像往年一样拿来,而今年在上级巡查中发现很多不符合条件的学生都享受了营养餐,今年单位领导重视,要求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审查。
一看人对上名字,我向他解释道他的家庭并不是表格中所指的低保、低边、烈士家属、残疾学生等情况,除非因病因灾造成家庭经济困难,需要提供佐证审查。随即他拿来病历本,病历记载今年上半年做了咽喉息肉手术,花费一万多医药费。
在看费用发票时奇怪,怎么没有报销医疗费用,一问才得知,他觉得自己身体好,这两年都没有将医疗保险保起来。听到这里,真的是深深的惋惜,420的医保费不保,不然一万多起码也有五六千可以报销。 这个村并不是我一个人住村,遇上这样的情况,同情的同时拿不定主义要不要给,毕竟一万对于一个普通的家庭也是一笔大开销。
于是征求同住村干部意见,向他说明情况。还未等该村民详细解说,同事看了一眼便一口回绝:不享受! 村民还想争取来着,同事问这表格是不是学生自己要来的,肯定不是老师给的。村民说是学校老师给的,不然怎么会有,同事说:“我不信,肯定是学生自己要的,不然把老师号码说来,问问清楚。”村民一听就来气了,以为同事说孩子是偷来的表格,就发怒了,差点起了口角。
在整个过程中,我能看到整个事件其实是因为双方的沟通出现了问题,同事听我说了大概情况便回绝,而当事人就站在他身边,没有当面询问,也没有做好解释。
当然,最主要问题在于同事口气比较生硬,一开口就是否定对方“不享受”,生硬的说出“我不信~~~”。也许这个是口头禅,同事没有察觉,但是让听者是及其不舒服的,一开始就没有建立起信任感,觉得不够被尊重。
村民和同事不欢而散,在我办公室久久不愿离开,怒气难消,表达自己来办事却被羞辱了一样,把同事核查不信任理解成了孩子的偷行为,心情久久难以平复。通过我与同办公室的大姐一起劝说,按照正常程序需要我们签字的,我们必须要核查清楚,包括走访入户和向其他人了解,这个我们的工作职责,既是对群众负责,也是对我们自己保护的方式。希望他多理解,换位思考我们的职责与难处。村民看到村干部拉住又发了一通牢骚,我给倒了一杯热水,劝慰他刚做了息肉手术,要少说话不要动气。最终喝完水才离开,看似是消气了,但是没有同事的道歉,也许这件事他会深深记住,这样起码损害是干部在百姓心中的形象。
这件事件引起我的反思,不仅是对同事行为,如果同事能温和一点说不符合相关政策,对方也不是一个无理取闹的人,也就不会出现后面的口争。同时也是对自己,需要时时保持觉察,语气上、肢体动作上、语言文字上有没有做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甚至是一个无意识的口头禅伤害到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