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28日,微信团队为小程序带来了新的能力,尤其是开放了个人申请小程序的权限,似乎“人人都是开发者”的梦想不再遥远;3月30日,微信团队做客微信公开课,为我们带来了官方解读版的小程序,还带来了即将推出的“第三方平台”和“附近的人”的能力。
这一连串的能力“轰炸”,为小程序的开发者带来了信心,也让沉寂了2个月的小程序再次回到了公众的视野。自1月9号发布以来,小程序经历了发布前的期待,发布时的绽放,发布后的低沉。你怎么看?
思考:为何小程序一冲飞天之后黯淡陨落,这是一种假象吗?
小程序的新能力带来了多大的想象空间,继续观望还是立即行动?
小程序为何陨落?
似乎小程序并没有向张小龙预想的那样顺利,似乎取代APP的那么一天也没有到来,似乎开发者和用户并没有那么买账。原因到底出在了哪?我认为有3点原因。
01微信和开发者的供需矛盾
微信通过小程序为开发者提供什么?开发者借助小程序想要获得什么?一旦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不一致,结果可想而知。
小程序诞生建立在用户价值和体验的基础上,或许对开发者考虑的较少。“用完即走”的理念十分符合用户体验,没有负担,但有哪一个企业或开发者希望自己的产品被用完就走。
小程序没有推送订阅功能,只用访问量,企业无法针对自己的用户进行精准的营销和用户沟通。对于企业来说,小程序只是一个能看访问量的网站。我的用户是谁不知道,我的用户在哪不知道,我的用户具有什么特征不知道,没有办法留住用户,没有办法针对用户进行精准的营销。还不如公众号带给我的价值大,为什么要用你。
不过,从微信最近的动作,至少将一部分精力移到小程序开发者。教育他们,小程序将会有很多的场景,有很多种玩法,会带来更多的价值。
02开发者期望太高
评价用户满意度一般看用户的实际感受和用户期望的比值,当用户期望越大,用户的满意度越低。
微信是一款月活跃用户8.89亿的超级APP,它的一举一动备受人们的关注。小程序从谣传、官方确认到发布,前后经历了一年,吊足了人们的胃口,带给了人们太大的期许。作为分子的实际感受可能并没有提高,甚至下降,而作为分母的期望不断拉大,自然产生了小程序没用的假象。
03正常产品阶段
任何一款产品从诞生到消亡都需要经历“进入-成长-成熟-衰退”时期,而此时的小程序正处于进入期,还有很多可完善和可想象的空间。回想起当年的微信公众平台,不也是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过程。请大家给它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综上,我认为小程序作为一款新发布的功能,正在经历自己的生命周期,是一种正常的产品发展状态。无论成功还是失败,时间会证明一切。
小程序新能力带来了……
从这一连串的功能中,可以发现腾讯的目的无非就两个:拓展更多的使用场景和提供更强的能力。
任何产品都是建立在使用场景上的,小程序也不例外,微信团队开放小程序和公众号的关联便是为开发者拓展更多场景。不过,这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小程序主要定位于线下服务,大多数公众号主要是内容的生产与分发,场景关联度不强。即便提供服务的公众号,当前的功能尚能满足需要,何须多次一举,该功能最多可以起到推广小程序的作用。
小程序提供了蓝牙、卡券和共享微信通讯地址等功能,还有即将发布的附近的人功能,都是为了提高小程序的能力,来满足不同开发者的需求。这些功能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比如附近的人功能,基于地理位置的LBS,加上腾讯精准的大数据,再加上微信亿级用户,真是完美,又会碰撞出怎么绚烂的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
除此之外,腾讯放出了大招:开放个人申请小程序的权限。在腾讯的基因里,就有一种为每一个平凡的人服务的理念,不信,看一下公众号的slogan: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我觉得腾讯没有看清小程序的未来(很正常,任何产品都是探索中成长),索性让其自由发展(腾讯很多的产品都是这样的,无为而治),让更多的人来搅一搅这浑水,说不定会更加清澈。人们有无限的创意和玩法,可以为小程序带来更多的使用场景,更多开发者加入便会带动更多的用户使用,便会形成一种现象:啊,所有人都在用小程序,我也来玩玩。请相信人民的力量和智慧。
小程序存在红利吗?
存在。不过非常的短。一是很多人在观望,尚处蓝海,不过,无明显流量优势;二是在前期推广过程中,官方也会提供些许资源和支持。
不过呢?但是呢?不是所有的人、所有的企业、所有的服务、所有的场景都适合小程序。
对于企业来说,小程序不会为你主动地挣更多的钱,而是更好的服务客户,完善和缩短流程,节省成本,如肯德基的点餐小程序。
对于个人来说,没有线下场景的支撑,毫无用武之地。如果做工具类小程序,盈利模式没搞头。不过,自己玩玩还可以。
看到别人都在玩小程序,看着眼红,我也想搞一搞,可不知道做啥子。请继续关注下期文章:小程序十大场景畅想(也可能是下下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