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 :2020年12月26日 星期六
日记大楼累计236
我是个积极的人,我是个充满正能量的人,我是个阳光的人,我要做太阳!
哥哥:四岁半(幼儿园中班)
弟弟:三岁(幼儿园小班)
[每天坚持做好三件事]
一、坚持听早课,每天补充正能量,放大格局,转变思维方式,打开善眼;
二、坚持读经典,平和自己的心态,用经典的智慧和美浸润身心;
三、坚持写日志,通过写日志及时总结收获,加强内修,做到心善、语善、行为善。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所谓培养好习惯就是要培养孩子爱思考,勤动脑的习惯。
与您分享:
每天在每一件小事上不断改善的人,在每一件细节,每一个工作中认真地对待、持续地改善,你才有可能成为跟别人完全不同的人。
生活点滴:
听早课,完成日记。
两个孩子在家,我是会显得比平常要更为忙碌的。小宝一早就起来了,让他自己去刷牙。哥哥一早醒来,自己在看小爱。
小宝刷好牙,我让哥哥也去刷牙。并告诉哥哥,看太久的电子产品,对眼睛不好。现在应该放下手中的小爱,去刷牙,等会妈妈带你们去楼下吃早餐。
哥哥刷好牙后,让哥哥自己穿好鞋。我们一起下楼吃早餐。哥哥下楼吃早餐时,一直想要骑自己的三轮车下去,妈妈说这样不行,三轮车骑下去,等会没人看,若是被人拿走了就不好了,毕竟这个三轮车还是很贵的。跟哥哥解释一番后,哥哥同意,吃好早餐在上来那三轮车下去玩。
吃好早餐后,我带两个孩子回来拿三轮车。哥哥在前面开车,小宝坐在三轮车的拖箱后面。一辆车,两个孩子。这样也挺好的。两个孩子在外面玩了一个多小时,我们才回来。对于孩子的玩乐,我是非常注重的。一直都希望在孩子童年时期,一定要给予孩子足够的玩乐和自由活动的时间。这对于一个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很重要的。
两个孩子回来后,我带着哥哥写了会作业。小宝看见哥哥写作业,自己也拿了一支笔在旁边乱画,我也就让他自由的画吧。从小宝的这样一个行为里,我也能看到,孩子越小越能受到榜样的力量,哥哥喜欢做什么,几乎弟弟也要做什么。不论是好奇还是好强,反正小宝一直以来都是,哥哥能做得事,我也要做,并且也相信他自己也能做到。
孩子写了几页就不太想写了,我也没有强迫孩子,加上那会自己还十分的犯困,刚好让两个孩子在家自由玩耍一下,我可以好好睡一觉。
一觉醒来,哥哥说自己想去手工店玩,于是送他跟弟弟去手工店玩。小宝去了,但不想在哪里玩,最后还是跟妈妈回来了。回来后,我煮了点饭,虽然两个孩子都还不饿,也不想吃,但我自己想吃,煮点饭,先给自己填填肚子,孩子们饿了,想吃就吃吧。
我吃好饭后,去叫哥哥回来吃饭。给小宝打了一碗饭,小宝也没怎么吃,哥哥的一碗饭,吃了一些,但也没吃完。小宝吃好饭后,自己跟妈妈说想看小爱,打开小爱,让孩子自己看。哥哥吃好饭后,也坐在沙发上跟弟弟一起看。
我在家里忙碌着家务,等我家务忙得差不多的时候,发现哥哥自己倒在沙发上睡觉了。小宝自己一个人在哪里看。忙好家务,我打算自己看会书。小宝要妈妈抱,抱着小宝,让他闭上眼睛,没一会小宝也睡着了。我看书看着也是犯困,把小宝放在床上让他自己睡。哥哥没一会醒来,我抱着他去床上,陪着孩子睡了一段时间,孩子自己睡着了,我睡醒便起来了。
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
下午其实,我是打算再带孩子写会作业的。但孩子不愿意,我心里又觉得不是那么踏实。既然孩子不想在书本上练习,那如何将孩子的数学融入到生活中呢?不论是书本的练习,还是生活中的学习。其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帮孩子打开他的数学思维,既然孩子不想接受书本的学习,我又该如何把这种学习穿插在他的生活中呢?
小宝是在哥哥之前醒来的,醒来他就说要吃零食,我给他拿了两样零食,让他自己吃。哥哥没一会也醒来,听到房间的哭声,我赶紧从房间把哥哥抱出来了。哥哥说有蚊子🦟咬他,一看手背上果真被咬了两个包。安抚了一下孩子的情绪,哥哥看见弟弟吃零食,告诉妈妈,说他也想吃。妈妈让他自己去拿,哥哥没找到。于是,我亲自带孩子去找到放零食的地方,孩子拿了三样他自己喜欢的零食。
孩子刚开始吃了一个装有三个圆桶形的零食,问孩子,这一个袋子装有多少个。孩子不加思考的就能回答出来,告诉妈妈是3个。
哥哥吃完这样零食的时候,让妈妈帮他拆开小饼干,打算吃小饼干。妈妈让哥哥把所有的小饼干都倒出来,然后让小饼干排好队,自己数一数,到底有多少个小饼干。哥哥按照自己的想象摆放好了每个小饼干,然后数了所有的小饼干。第一遍我没太看的清楚。说不知道哥哥是否数正确,让孩子再数一遍。第二遍,在孩子数的时候,我观察到孩子有数重复的现象,让他重新排列小饼干,再数一次,孩子这次把小饼干排成了一条弯弯的线,然后一个一个很认真的去数,最后数到一共是有36颗小饼干。
将数学引入生活,我觉得这种学习方法还是比较好的。尤其对于哥哥这种特别好动的孩子,可能这种融入生活的学习方式更为适合他。所以,我也一直在思考,在孩子学习的路上,我如何去找到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让孩子既能适应现在的应式教育又不至于抹杀了孩子的一些天性。最好在孩子的天赋和学校教育两者当中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虽然我反对现在填鸭式的应式教育,但也不得不接受孩子以后还必须在这种教育现状下生存的现实,所以找到一条适合孩子和学校教育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曾经在看一个小视频里介绍到,每个孩子的学习方式都有不同。有些人可能适合视觉学习,也有人适合听觉学习。还有人适合运动学习,就是把学习变成一种动态。比如游戏,跟孩子的互动中,孩子的学习兴趣更容易被激发和带动起来。我一直以来都觉得哥哥可能就属于那种动态的学习者。他不是一个可能安静坐下来的孩子,一天到晚,无时无刻,我感觉他都喜欢自如的去控制自己的肢体。不是蹦就是跳,真的是种种的好动。但在与孩子长期的相处中我觉得孩子智商和接受知识的能力一点问题都没有。虽然他不是能安静下来的孩子,但学习东西学起来特别快,哥哥是个特别喜欢做游戏的孩子,从学校里现在已经学会了不少的游戏。游戏的细胞也是非常丰富,经常都要在睡觉之前,跟妈妈做游戏。
鉴于对孩子的观察和我自己的思考。我认为我对待哥哥的学习上,不能按照普通孩子的方式去给他灌输知识。而是应该找到适合他这种学习方法的学习方式去带动他的学习,去激发他内在的学习兴趣和动力。鉴于孩子是个动态的学习者,所以在往后与孩子的学习中,我会多将学习内容转化在孩子的生活中。比如把数学带进孩子的生活里,把认字带入孩子的生活里。下午在听蒙氏教育里讲到一个观点就是,孩子小的时候,父母不要刻意教孩子认识太多字,而是当孩子问到这个字怎么读的时候,我们再去教他,这样可以很好的保护好孩子本身的兴趣和学习欲望。鉴于这一点,我也回想起,孩子经常会拉着妈妈的手,让妈妈告诉自己一些指示牌的意思,并且要妈妈把字念给他听。其实,前期我并没有太重视孩子的这种好奇心,也没有认真对待过。在下午看完这个视频后,我突然心中升起了如何在生活中带孩子认字的这一想法。因为孩子经常会对他身边看见的包括他使用的物品感到有兴趣,经常要求妈妈把一些包装袋上的字念给他听。前期,我是很不以为然的。觉得孩子一个字都不认识,念给他听,又有何意义。所以,在回应孩子的态度上我非常敷衍,也从未认真对待过这件事。我想通过昨天小视频的讲解,在孩子认字这件事情上,我有了一个新的认知。那就是带孩子从他身边最熟悉的物品,比如玩具,他使用的车,各种他感兴趣的物品,从这些物品上的字,去带着孩子认识。让他去认识他所使用的每一样物品,去熟知每一件物品上面的哪些简单的字体。在每次使用之前,问孩子这些字的意思,并且会读,基本的孩子能去理解。我想这样一个学习方式,对于哥哥包括一些其他的小朋友应该都是适应的。
在带哥哥的过程中,我就发现哥哥不舒服那种可以正正经经坐下来,认真听讲认真学习的孩子,但如果把学习融入到孩子的生活和玩乐中,孩子的是非常愿意学习的,也是很乐意去学习的。这种学习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而且学习的效果还特别好。所以,作为孩子的妈妈,如何对孩子因材施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晚上,带两个孩子去外面吃的东西。吃好东西,回来带两个孩子出去玩。哥哥现在自己能找到小伙伴,自己跟小伙伴一起玩,我将大部分的注意力放在小宝的照看上。
因为下午两个孩子睡了很长时间,所以晚上的户外时间也相对会比较长。孩子在外面尽情地玩了一两个小时才回去。小宝在玩得时候,观察到自己的影子可以变长变短的现象。也观察到月亮在天上是会自己动的。云朵在天上也是一直飘动的,有时候,月亮会被云朵遮住。上午在带孩子看月亮的视频时,哥哥才知道月亮是不发光的。月亮能发光是因为有太阳照在他身上,他放射出了白光。
哥哥同几个不认识的小伙伴玩了很久。玩到他自己不想玩得时候,我们就去别的地方玩了。带孩子们去别的地方玩,哥哥很喜欢玩“小火车”的游戏,自己假扮成一辆小火车。四肢跪地,从木座椅的一头爬到另一头,爬了有半个多小时。孩子的四肢在爬行中也得到了足够的运动,我觉得对于孩子的大脑发育和身心健康非常有益。
晚上,两个孩子,让他们各自刷牙。刷好牙后,哥哥跟弟弟说想画画。妈妈同意了他们画画的要求,让哥哥和弟弟在妈妈房间的地板上画。在孩子充分运动后,孩子自己就更愿意找一些比较安静地学习状态,让自己的身体得到更好的平衡。
两个孩子在地板上尽情地画,刚开始爸爸不太同意孩子在地板上画。但我跟孩子爸爸说:“孩子愿意画的时候,就应该让他尽情画。乱画就是他以后拿笔和写字的一个基础,”孩子爸爸没说什么,两个孩子樽在地上尽情地画,带着自己的种种想象,去画各种自己想画的一切。孩子边画也边带动了他的肢体运动。孩子们在尽情地画画过程中,非常自如和享受,画到孩子自己想结束的时候,我们就睡觉了。画画能给孩子一片想象的空间,对于孩子以后写字也能打下一种良好的基础。有乱画的基础,以后写字就没那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