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那些读报的年代,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做这件事情?

十几年前,报纸还是我们看新闻的主要途径。关于读报,(也不知道是真实的还是书上看到的 )有一个印象:


戴老花眼镜的爷爷坐在藤椅上看报纸,藤椅旁边是一株撒满阳光的绿萝。奶奶坐在另一头在给孙子织毛衣,而猫咪正在她脚下自己玩耍...

在那个令人怀念的年代渐渐远去,有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去致敬,从《我在故宫修文物》走红而开始的匠人风潮。无独有偶,在台湾,也有这样的人。


90后台湾女孩黄靖懿严芷婕,曾就读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起初两人是为了完成毕业制作。受老师的影响,决定以“报纸”的形式,并通过手绘的方式,重新诠释记录古老技艺。

历时一年的时间,两个女孩骑两部摩托车驶遍全台湾,抢救、记录快要消失的台湾工艺,深入探访遍布全台湾52位传统工艺职人。收集台湾最有代表的职人的事迹和店铺的信息。

俩人一手包揽了文字、摄影、插图和排版设计等,摒弃了工艺书和网络发文的途径,以周报这种传统的方式进行发行。这个过程中,靖懿与芷婕总共画了超过两千张的插图,写了超过二十万字的采访稿,更有无以计数的影像资料,以及留在她们心中数不胜数的故事。

每介绍一位职人,都会设计出职人工作的场景、

使用工具、店铺地址等板块

最后,报纸取名为《职人志》,「职人」一词源自日本,代表传承古老技艺,并运用双手制造工艺品的技能者。他们对技艺有着崇高的热情,认真且严谨地制作每一项作品,展现坚持的精神。

李焕章老人剪纸的场景

包括细致的工具介绍,和地址介绍

细看《职人志》的版式,除了介绍职人信息之外,很巧妙的融合了新时代报业的传播特色,将职人店铺地址、广告、启示、气象、彩券等手工绘制,使得整个版面赏心悦目。

各种分类广告

她们一共描绘了52份职人小报,也将52为传统手工艺人的人生哲学汇集成一本台湾文创的备忘录。

玻璃职人—黄安福

蛇窑职人—林瑞华

珊瑚雕刻职人—黄忠山

制鼓职人—王锡坤

竹编职人—张宪平

更多资讯请关注公众号:798手绘网,或下载艺伙APP

艺伙官方VIP用户QQ群:417974528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