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这是古代戏曲《牡丹亭》里描写感情最出名的一句话,“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这是关于此书景色描写最动人的一句,情景交融。
故事是个浪漫的故事,杜丽娘养在深闺,一日忽得一梦。梦见了自己喜欢的人,梦而不得,于是相思成疾,抱憾而终,三年后,秀才柳梦梅经过此地,杜丽娘化为魂魄与其相会,最终丽娘死而复生,随着历史的变迁,柳梦梅成了状元,与丽娘一家团聚。
这本是一个荒诞的故事,人不可能死而复生,但是因为爱情的名义而复生,便多了一层浪漫色彩。以前听到“情不知所起…”这句话觉得爱情真是神奇,美好的爱情也许真的会超越阴阳生死,让相爱的人在一起。这明显是一种理想化的爱情,第一次听到这句话是在《北京爱情故事》里,结尾的时候佟丽娅最后出了车祸,陈思成一直陪伴在她身边,这样的设置已经突出了爱情的伟大,也迎合了男主曾经说过的话。然而现实里的爱情早已面目全非,两人一度因男方的出轨到了离婚的边缘。爱情并没有那么神奇,它只发生在两颗炽热的心上。
但是依据时代而言,在古代封建思想的压迫下,这样的发言无异是振聋发聩的,人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爱情,从而不受父母的安排,只因为爱而在一起,这是很多恋人的理想。我们从《牡丹亭》中可以看到杜丽娘是一个单纯而热烈的女子,她读《诗经》而春心萌动,因春梦而死心塌地的喜欢着素未谋面的男子,后来更是因为喜欢的人来到了离自己最近的地方而冲破阴阳,来到人间,炽热的与柳梦梅团聚。正好他喜欢的人也喜欢着她,柳梦梅最开始给人的感觉是油腔滑调,看到美女就走不动,为了前程而寻找意中人,两人相遇后更因为对方的主动而半推半就,实在没有给人深情的感觉。也许是爱情中的一方感情更炽烈,所以他让人感觉明显的缺乏痴情的精神。
可惜未能通读原著,文学史上一个细节写到,丽娘还魂之后,柳梦梅强行与她发生关系,丽娘不允许,梦梅却反唇相讥,这一点写的及其真实,丽娘的鬼魂代表着她的无限自由精神,所以在死后她能没有心理负担的与梦梅结合,然而还魂后,丽娘仍旧是一个处女,梦梅不懂,说出了讥笑的话,这明显反映出了一种男权至上的心理。然而很多书上都笼统的把柳梦梅写成了痴情、至情之人,难道仅仅因为一个梦,一次相遇,就能成就一段美妙的恋爱吗?如果杜丽娘不是天生丽质,宛若仙子,如果她不是杜宝的女儿,如果在梦中柳梦梅没能得知遇到丽娘后,他的前途将发生巨大的变化。那么,一个连进京赶考都需要人周济的贫穷书生,如何会坚持到最后呢?这种未见就能钟情的爱情,只能是小说家语。柳梦梅的复杂人格才显得他是一个真实的人,而大多数参考书籍并未就此详解。
把故事放到那个时代,这会是一部结局圆满的爱情剧,杜丽娘的反抗精神鼓舞了很多养在深闺的女孩追求自己的爱情,她们青春易逝,生活苦闷,没有自我选择权,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甚至于去个花园也会被数落一番。于是杜丽娘在第一次游园中发出了那样一句…“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悦事谁家院,如此这般美景都付与断壁残垣”,所有的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最终都只能在自我闺房里独自伤怜。但是杜丽娘最终用死而复生的方式完成了她想做的事,她获得了母亲还有皇帝的支持,那独断专行,自私的父亲也不能阻拦。
古典名著中会有很多种人物形象,秀才往往懦弱,女子往往多情,父母常常专制,感情件件曲折。可是还是会有很多同样的书前赴后继而来,从唐代的《莺莺传》到后来的《西厢记》,故事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创作者运用自己的思维去表达自己想要的故事,这是合情合理的,汤显祖是一个拥有至情的人,关于他的故事可以在以后慢慢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