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年底总结、评功评奖的时候,有人得意,有人愁。
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有些拟被评功评奖的,并不是干工作最扎实、最突出的,相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混子”,只不过在测评的时候,得票率比较高而已。
那么,问题来了,测评得票率能够反映一个人的真实工作情况吗?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要搞明白人们在测评投票时的基本参照是什么。
参加工作多年,我发现人们在投票的时候,并不是客观地以一个人工作的好坏来投票的,更多的会以和这个人关系的远近来投票。
也就是说,跟你关系好,我就投你;跟你关系不好,我就不投你。
于是,便出现了很多扎心的情况。有的人工作扎实、勤勤恳恳,一心扑在工作上,本想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但却得不到大家的投票支持;有的领导很关心单位建设,工作标准高、要求严,管得比较多,本想着公道自在人心,但下属们却都不买账,不投他的票。
好像工作干得好与测评得票率形成了一种悖论,越是工作扎实、坚持原则,越是管理严格、关心建设,就越是不可能获得一个让人心宽的得票率。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其实原因有三个方面:
1.受人性特点的影响,人们更多的都是凭感觉投票的,与是否扎实工作并无直接联系。
举个例子,作为领导,你若想有一个好的得票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啥都不管,任由下面的人“自在”。当然,下面的人太过“自在”了,不仅会严重阻滞各项工作,还会损害单位的发展和建设。
2.一个单位的风气越好,工作干得好的人就越容易得到支持。
如果一个单位风气好,大家都以岗位工作为重心,在工作上你追我赶、相互比拼,那在年底投票上,工作扎实干得好的人就容易得到大家的认可和支持,因为大家都关心工作,所以投票的时候也都以工作为主要参照。
3.领导在这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是最为重要的“风向标”。
如果评功评奖的时候,领导思路不清“和稀泥”,不为扎实工作的人站台,单纯以得票率论成绩、论好坏。那来年扎实工作的人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大家会发现工作扎不扎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搞好关系,赢得别人的投票。
结论就很明显了:测评得票率高的人,并不一定就是工作干得最好的人;相反,工作干得最好的人,其得票率往往并不是最高的。
因为扎实工作、管理下属都是要得罪人的,不得罪那些不好好干工作的人,就会得罪那些好好干工作的人。再说了,干工作,哪儿有不得罪人的,而且越是坚持标准和原则,就越容易得罪人。
所以,当领导的千万不要太把得票率当回事,甚至以此批评指责,下属工作干得好不好,当领导的应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看得一清二楚,心里早就应该有结果和定论,而不是为了逃避责任,以得票率为主要参照“和稀泥”。
再说了,制度规定也没说一定要把奖励和荣誉给测评得票率最高的人,测评得票率只是反映一个人群众基础的渠道而已,并不能说明一切。
那么在风气比较差的单位,面对这种非常糟心的“逆淘汰”,作为职场人,到底该怎样做,才能最大化地保护好自己呢?
1.要根据领导的做法,决定自身的行为。
如果单位的领导是个糊涂蛋,不敢真管,不敢为扎实工作的人站台,不敢树立导向,那你也就不要傻乎乎地跟着他干,或者是闷头苦干。领导通常都是单位的风向标,领导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到处打太极,你又何必较真呢。
2.要注意工作方式和方法,推进完成工作并不一定非要得罪人。
工作是单位的,为了单位的工作,搞坏了自己的人际关系,实在是划不来。如果一项工作非常紧急,而同事又不配合你,那你也放宽心态,如实地向领导报告情况就行了,干嘛非要义正言辞地批驳别人。
3.要把心态放宽一些,正确看待职场上的这种“逆淘汰”现象。
要知道,你做得再好,都不可能赢得所有人的支持。毕竟人性都是自私的,大多数人的格局都是浅薄的,都只会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做人做事只要坚持原则、守住初心就可以了,没必要苛求所有人都认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