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天的内容里我们分别讲了如何选择知识、如何学习和怎样高效的学习,今天我们来讲如何给自己增加学习的驱动力。过去在我们上学的过程中都面临过打鸡血的时刻,比如什么高考冲刺一百天的誓师大会之类的,或者我们为了某个礼物而同父母达成的合约,只要自己能考多少分父母就给自己买什么东西。但是这样的激励往往只适合于短期目标,而不适合于长期目标,而且用过一两次之后就会变得很不好用,会在内心中会产生出抵触情绪,而今天我就要介绍第三种激励方法。
传统的调动积极性的方法可以概括为*赏罚分明*,做对了就给奖赏,做错了就会有处罚,这样的激励模式是建立在人就具有懒惰性的基础之上,认为需要用制度的约束才能迫使人行动起来。有研究团队组织了一群小孩子做了一个实验,在这个实验当中小孩子被分为三组,他们都被发放了纸和笔,然后实验人员告诉他们可以自由的绘画。之后实验人员有对第一组小朋友说,你们画完之后会有奖励;对第二组则是奖励那些愿意画画的小朋友,而事前不告诉他们;而第三组则什么都不说,也没有安排奖励。两周之后实验人员发现,第一组小朋友画画的时间变少了。这个实验说明传统的奖励模式,也会有负面作用。
接下来我们在通过另外一个事件来重新认识处罚,一所幼儿园的老师发现每次他们开家长会的时候,总会有几个家长不来参加,于是他们就想出来一个办法,就是对那些没有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收罚款,希望通过这种方法迫使那些没来的家长出来参加家长会。可是这个规定颁布一段时间之后,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反而越来越少了。其实这个处罚方案在家长们看来,成了交罚款就可以不去参加家长会的选项,而原来很多不是很想去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就把交罚款当成了,不参加家长会的替代选择,只要交了罚款就不用参加家长会了。奖励可能起到负面效果,处罚也可能事与愿违,想要实现有戏的激励我们就需要别的方法。
威斯康辛州大学的一群科学家做了一个猴子实验,他们在关猴子的笼子里放了一个有盖的箱子,并在想箱子上天加了一个简单的锁,然后他们就观察猴子的反应。开始的时候有几只猴子会凑过来研究这个箱子,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有猴子打开了这把锁,但是实验人员在这个里并没有给猴子们任何的奖励和惩罚,接着他们有把锁给还原了,然后继续观察猴子们的反应。经过几周之后实验人员发现,猴子们开锁越来越熟练了,甚至可以在一分钟之内打开盒子。驱使猴子们不断尝试反复练习的动力只可能来自于他们自己,而这个驱动力就是区别于外部驱动的内部驱动力。
想要激活内部驱动力需要考虑到三个重要因素,分别是自主、专精和目标。传统的激励机制认为人会偷懒,而内部驱动机制则认为人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自主就是由自己来决定自己要做什么?什么时候做?和谁一起做?在什么地点做?专精就是把事情做的越来越好的欲望,也是把某一项技能持续提升的愿望。目标指的是要把自己的目标同自己的能匹配起来,目标不能定的过高或者过低,只有刚刚好的目标才能让人彻底的投入其中。
强烈的意义感同样能给人强大的内在动力,意义感能够使一件小事也变得好像特别重要。就像是刷墙这种事情,看起来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我们用故事把刷墙变成一种特权,只有自己能刷而其他人不能刷,这个时候如果有人认为这件事有特别的意义,那么他就对刷墙这件事建立起了特殊的意义感。如果我们想要激励自己,那么就要为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赋予一种特殊的意义感,然后时刻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做这个件事。
传统的激励方式存在这许多的缺陷,赏罚分明的模式默认人是懒惰的,需要外部的激励和约束才能行动起来,而这样的模式只适合于重复性的劳动,在知识经济时代这样的激励便起不到很好的作用了。在越来越重视创新、强调创意的时代我们需要新的机制来激励人行动,而这种新的激励机制就要调动人的内在驱动力,让人出于内心的希望去做某件事。想要激活内在驱动需要对环境进行设计,内在驱动需要足够强的自主性,保证自己能够掌控这件事,内在驱动还需要能够让人感受到持续的进步,最后内在驱动的事情需要在难度上和自己的能力相匹配,不能太难或太简单。掌握内在驱动力的激活机制,能让自己发自真心的想去做某件事,而不是迫于无赖或者贪图名利。
爱发电个人主页 https://afdian.net/@lybf187
知乎专栏 https://zhuanlan.zhihu.com/chye001
B站个人主页 https://space.bilibili.com/5774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