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来,各种培训活动如火如荼,国家级的,省级市级的,县区级的应有尽有。临时就不再对自己单位的各种培训说三道四了,单单说各位专家的级别就不难看出主办方或组织者的良苦用心。不是吗?从著名高校到业界名家,从报告内容到课件设计,从先后程序到后续服务,越来越体现出“专业性”。
所以,作为教育系统大家庭里的一名普普通通的教职员工,我总觉得“唤醒”的重要性非常重要,“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大家还能记得熟否?现在的误区是,大家分明只是记得我们的孩子们需要唤醒,今天我想说的是,成人更需要唤醒,尤其需要大力气唤醒。我经常与大家讨论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校本研修的专业成长途径,从这三个词,大家不难看出我们各种学习培训主要落脚于“专家培训”——尤其是大脑风暴,是的,把我们这些井底之蛙们请出自己的或深或浅的,或大或小的“井田”,让我们做好进一步的继续教育以求取得较大进步。那么,最关键的出发点也就展现出来了,今天仅仅叙说三点,愿与大家一起去“暮思暮省”:
第一,是先要解决培训活动的主动性的问题。一线教师平常工作,生活,学习纷繁复杂,又加上个人主观上的“圈子原因”,有的人看透了所谓专业游走于日常,所以得过且过,再加上有的人“不会自娱自乐或者是只会自娱自乐”,所以不能正确对待属于自己的专业学习“思想清零”,也就无法摆正心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观念信念。显然的,参加各种培训的教师们往往就是“被逼的”去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吧?
第二,爱学习是天性,您信不?我们从小呱呱坠地来到世间,世界上的一切都曾经是那样的新鲜有趣令人向往。可是大家也别忘了,拒绝学习也是天性之一啊。多年以来,我分明发现很多老师的办公桌上,书橱,床头上有很多买来后连封皮都没有去除掉的“新书”,后来一天天变成“旧书”。原因,我也一起替大家说了吧——成年琐事,行动零碎,思维固化,习惯误导,很难突破定势思想,自己也就不愿意再去改变自己了。至于,教育孩子,伺候老人,衣食住行这些都是没有办法的事,非做不行所以做了。否则,也很少人愿意积极主动去做,大家不信,看看自己的四周又有多少连孩子和老人都不管不问的“大能人”?
第三,那就得是培训所致,“互联网”讯息发达,各种知识的多元,使得培训本身的内容跨领域跨学科跨界,都在整个领域,整个国家,甚至是全世界流行推广。一样的讲座者,形形色色授课人,触类旁通似是而非的课件与知识理论点就在网上放着呢。参训者——我们,往往都是在基层一线挣扎,又往往排斥理论性强的抽象的,只愿意聆听对我们的实践有指导意义并且最好是“有滋有味的”?急功近利,不是吗?可是,我们却极少想想自己平常授课,自己做到了趣味性第一了么?实际上,生活递给我们的又有多少吸引人的有趣?呵呵,自相矛盾!只是一味求全责备于他人而已。
总之,回到原点,我要说的是众所周知“教育是门慢功夫,是有科学性的艺术”——专业成长离不开“读书,写作,深层思考”。所以我们不妨放平心态:学到原来就知道的知识,我们可以平静待之,权做温故而知新;学到新的知识,我们可以欣欣然探究之孜孜不倦。这样看来,除了个人反思和专家引领,很显然那就是“同伴互助”了。估计有的同志,也就明白啦——团队,当今社会非团队不能有大的进步,大家很记得那个视频吧——《团队的力量》。每隔一段时间,我就会找出来看一遍,毋庸讳言,大家也再去看一遍吧,一遍又一遍的收获啊,请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