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打卡似乎成为了一种热潮,我经常看到微信好友在朋友圈发布打卡信息,包括早起打卡、阅读打卡、运动打卡等等。
并且好多微信群里也在做打卡活动,就像我现在参加的的读书群、写作群,都设置了相应的打卡天数及要求。
打卡本来是件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的好事情,但如果把打卡变成了一种任务,那就有违了打卡的初衷。
最近看到很多群友都在阅读《认知觉醒》,虽然很早之前就知道这本书了,但只听过,没读过。具体说了啥已经完全不记得了。
所以最近也加入了阅读行列,不过确实不负所望,书中语言精炼有力,观点鲜明,案例方法相结合,很有阅读欲望。
今天选读了第五章打卡这节,让我印象很深刻。因为最近的打卡确实让我感觉成了一种任务,甚至还有了拖延的毛病,不到睡觉前不打卡。
每天到家忙完就可以先打卡的,却总是不知拿着手机东看看西瞧瞧,不知道在忙些啥?时间都从指缝间不经意溜走了。
作者在书中列举了早起、读书、背单词的案例解释了人们的动机从内在驱动变成了外在驱动。
这会让人感到热情消减,状态分散,很难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只想着尽快完成,好让自己松口气。
同时书中讲到了“认知闭合”的概念,它的意思就是一件事如果完不成就会心心念念的惦记着;如果完成了,也就意味着结束,行动动机也就随之闭合消失了。
当初可能只是奔着学习力提升,写作力提升来的,现在却成了以完成打卡为目标导向了,反而有些南辕北辙。
但很多时候在任务驱使的心态下,我们通常会感到焦虑紧张,越想要做什么,越无法达成。
就如在失眠的时候,你越是想快睡觉,越睡不着。但身心彻底放松后反而就睡着了。
减少任务心态,专注当下,做到身心合一,才是收获正向反馈的最佳途径。那如何才能保持心流状态,专注做眼前的事呢?
作者也给出了两个简单又适用的策略:
第一个方法是:用记录代替打卡。就是把每天的学习过程记录下来,看到自己每天的行动轨迹,方便做复盘。
这样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到活动本身,而不是完成任务上。心理压力就会小很多,同时也会获得正向反馈。
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本身,这样反而会乐在其中,有一点进步就会让自己更有信心。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同时,书中还提到在任务设置时要使用一个新策略:就是设下限,不设上限。
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给自己设定一个最低指标,让自己很轻松就能完成这个目标。而且还有动力想继续学下去。
这时每多学一点都是额外的收获,内心也会充满动力,心态的不同,也会让身心容易沉浸,不会顾虑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任务。
这个方法也是非常著名的《微习惯》的核心点,每次进步一点点,积沙成塔,形成内在驱动力,也会让自己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