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魔作怪
晚上,接了年级主任一个电话。晚自习归寝时,天桥与楼道黑灯瞎火的,师生们看不见,只能打手机照明。
“没有照明,学生摔伤了,或者发生践踏怎么办?”一心忐忑、挂念着学生安全,立马跟学校的电工打了一个电话,想请他过去帮忙看看。
没有想到的是,电工很久才接电话,听我把情况说完,他直接告诉我:
“主任,你打吴师傅的电话吧!我已经下班了。”
学校有三个电工,各有分工。而我找的这位电工,就是负责出现状况的这两栋楼,负责这两栋楼的日常维修。
他说的那位吴师傅,是负责另外两栋楼的维修。吴师傅估计是老板的亲戚,平时工作懒散,一般人叫不动。即使有事,我们也很少电话烦扰他。
“你不是管这边吗?怎么让我找吴师傅呢?”
“我是管这边,但是,现在是晚上,我已经下班了。”
管这边的都不愿意来,不管这边的吴师傅怎么可能接我的电话,来这边维修呢?我知道他明明就住学校,他却让我找吴师傅。我想,这都是推脱的说辞了。
想到这些,心里不免有些生气,于是,我很直接地质问:
“你的意思是说,我不该打这个电话,麻烦到你了。”
“你的话太深奥了!”对我的生气,他没有丝毫示弱。
话说到这个份儿,就没法沟通了。
事没办成,一拍两散。挂断电话的我,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为什么一个电话报修的小事,两个大男人居然能吵起嘴来?在这件事上,究竟谁对谁错?
——我自以为的理由是:
1.“安全大于天”。校园内道路失明,万一学生有什么闪失,真的受伤了,怎么办?后勤是为一线教学服务的,所以要急事急办,把安全隐患及时排除掉。
2. 我晚上报修,是客观造成的。问题暴露在晚上,需要电工师傅即时检修,可能耽误了师傅本该休息的时间。但是,这个时间节点的申报,也非我们所愿啊。只有晚上需要电灯照明,才有可能发现这个问题。
3. 麻烦不大。根据我的经验判断,这应该是小问题。要么是电线松动,要么跳闸了,再或者是电源开关根本没有打开。——以前,类似情况也发生过。电工举手之劳,分分钟就能搞掂的!
4. 这两栋楼由你负责,本来就是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你怎么可以推脱呢?
但是,这位平时工作还算勤勉的电工,今天,怎么就不接受了呢?而且排斥心理如此严重。他难道有什么隐情或者自以为是的道理?我不由得细细揣摩起来:
1.对学生安全质担忧的感觉、体验不一样。我这个德育主任认为很危急,认为必须及时处理、解决,以免意外的发生。但是,这位电工师傅却不这么认为。他的认识存面或者是:踩踏、摔伤哪会那么轻易地,说发生就发生了。缓一缓,等有空了,再来排查也不迟。
2. 晚上确实有事,人在校外,不愿回来跑这一趟。
3. 苦劳不均,对总务处领导分工有意见。凭什么吴师傅比我干得少,拿的工资却比我还多。为什么老实人总是吃亏!
4. 当晚,或许真是吴师傅值班。
如果当天是吴师傅值班,那这个分工就太不合理了。全校总共六栋教学楼,三位电工原则上有一个大致划分,各负责一大块。白天、晚上,一杆子插到底才科学嘛!怎么因为晚上还搞出一个轮值来。之前从没听说过,晚上电工还有轮值这一说。正因为不解,我有些不甘心,就想求证一下这个内部分工。于是,就打了总务主任的电话。但电话是通的,却没人接听。
沟通工作没做好,我的心里很是懊悔、自责:
第一,沟通缺乏必要的技巧。“所有愤怒的核心是需求没有被满足。”
——试想一下,因为电工师傅没有爽快地答应,我提出的维修需求,于是,我就开始生气了,甚至有些发怒了。其实,自己应该掂量一下:
“你不就是一个德育主任嘛,又不是老板,你算哪根葱呀!”
“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这句话分析得很有道理。我不能自以为提出的请求占理,就可以忽视对方的感受与需要。即使自己占理的事情,也应该充分体谅对方、尊重对方。我应该充分运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来解决问题。如果在他提出找吴师傅时,我顺着的思路走,尝试这样与他沟通——“W师傅,不好意思,这个时候打您电话,确实打搅到您的休息了。估计这个时间,同学都已放学、归寝了。明天白天的时候,您抽点时间过去看一下,行吗?
有道是“贵人不可贱用”。生活中,每一个工作岗位上的人理所当然地,应予以尊重,何况是有一技之长的电工师傅呢?如果按照非暴力沟通的方式去沟通,或许,就不会起冲突了。
第二,潦倒不通世故。我这个人是典型的宝强式傻根性格。因为,曾在深圳工作过八年,凡事总讲究快速、高效。一直葆有“快事快办、急事急办”的工作风格。那是因为深圳是一座移民城市,大家只专注做事,极少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所以,这种行事风格属于共性风格,极少遇到过阻力。但是,在这个学校就完全不同了。真是此民办学校非彼民办学校。我现在工作的这所民办学校,属于家族企业,人际关系盘根错结。表面上看,或许某一位不起眼的行政干事,或者食堂工人,很有可能就是潜伏着的“皇亲贵戚”。在这所学校,就有校长指挥不动总务主任的例子,何况像我们这样的小萝卜头呢。
人眼是朝上看的,人情是势利的。而我这个人又只一根筋,只认死理,不知变通,难免就会碰壁。是试着当麻木不仁的刘世吾,还是做努力学习,灵活变通的,智慧型管理干部?
——我修炼之路还很长很久。
佛家云:人有“三毒”。动辄生气是为“嗔毒”。恚忿之心名为嗔,即以迷心对于一切违情之境起忿怒者。我有此毒,必发愿心诫之、改之……
2019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