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贝壳
18 Til I Die,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天马行空的想象,洞彻世事的观察,妙不可言的修辞共同组成了村上春树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作为诺贝尔文学奖的专业陪跑,他堪称文学界的小李子。
有人看了他的书之后感慨,如果我有这样一位朋友,该有多好。
而《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正是写了几十年“别人”故事的村上春树,第一本只写自己的书。他把犀利的目光转向自己,用细腻的笔触真实记录了自己的所思所想。
出生于1949年的村上春树,大学一毕业便与太太一同开了家店。白天供应咖啡,晚间改作酒吧,周末安排现场演奏。以其标新立异而宾客满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酒的地方就有故事,三年的经营也为其日后的写作积攒了丰富的生活素材。他的第一部小说《且听风吟》意外获评新人奖,并得到芥川奖的提名。在渴望写作的心情愈发强烈的时候,他决定将店铺关门歇业。
写作是一件非常愉快而辛苦的事情。
愉快地将自己的思想倾注于笔尖,编织出五彩斑斓的锦绣佳作;
辛苦地消耗着身体,你僵硬的颈椎和腰肌,你发麻的腿都在无声抗议。
这似乎是文字工作者的通病。打算长久写作,必须重视健康问题。
于是,他开始每天跑步。
“一双适合跑步的鞋,一条马马虎虎的路,便可兴之所至爱跑多久就跑多久。不拘什么,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
然而坚持跑步、坚持写作、坚持理想、坚持信念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断跑步、歇笔休息、抛弃理想、背弃信念的理由一大箩筐。
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里,他每天跑步风雨无阻,他将那一丝半点的坚持理由,一个个谨小慎微地打磨着。
这样的打磨和坚持从拒绝“去哪儿玩、去做什么事”开始,我们的人生中会遇见很多人,而绝大多数其实是无效社交,新友似浪花来的时候汹涌去的时候无痕,村上说“如果不在心中制订好规划,人生就会失去焦点,变得张弛失当”。
换言之,人应当有计划有目标有取舍,应当把更多的精力花在真正有意义真正喜欢的事情上,比如村上每年都会参加马拉松比赛,比赛前会留出大段的针对比赛地点的训练,比如有计划地增加运动量,分阶段增加奔跑距离,膝盖容易磨损,肌肉容易拉伤,这些都是要提前适应提前准备应对方案的现实问题。
他说,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更令人满意。
时间对每个人都非常公平,虽抓不住却处处留有痕迹。
爱吃者多丰腴,爱跑者多强壮。
村上言“自打时间这东西产生以来,它片刻也不曾休息过,一直在前行”。而村上的跑步之旅,一旦开启,也是一天都不曾拉下,三十多年里每年坚持参加马拉松赛事也已成了惯例。在比赛中被人踹腹部、突然抽筋缓不过来等突发状况并不少见,他说“哪怕爬着我也要坚持到最后”。
因为“违背了自己定下的原则,哪怕只有一次,以后就将违背更多的原则”。
这样讲原则的村上春树,在写长篇小说时,凌晨四点左右起床,不用闹钟,因为生物钟自带闹铃属性,到点了就从床上弹起。
刷牙、洗脸、吃早餐,立即开始工作。
写上5、6个小时,一直到早上十点,每天写十页,每页四百字。写好十页了便停笔坚决不写。写了八页实在写不下便逼自己写满为止。“天黑了就不工作。早晨起来写小说跑步做翻译,下午两点左右结束,接着就随心所欲。”
这般自律,才有今日的著作等身,长篇小说有14部之多。独立的人才自由,自律的人才轻松。
一位虔诚的马拉松爱好者,一位优秀的小说家,首先是一个独立的人,他的赤诚与笃定,他的勤奋与坚持,融进跑过的每一条路,流下的每一滴汗,写下的每一个字。有人说,文品见人品,而在阅读本书的时候,我的阅读体验是非常流畅愉快的,村上无可挑剔的文笔固然功高,更因着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生活的看透和对原则的坚守。
他一直过着一种似乎和作家职业不搭的规律生活。偶尔自己买菜做饭、早睡早起、坚持跑步经常参加马拉松、始终如一地爱自己的太太……以其真性情一路走来吸粉无数。
作者:贝壳,一枚爱写字的90后检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