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研究者马丁·塞利格曼(Seligman,1975,1991)通过实验发现,被关入笼内而无法逃避电击的狗,会习得一种无助感,之后这些狗就算处在其他可以逃避惩罚的条件下也只会被动地畏缩。他称这种心理为“习得性无助”。
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在人类情境中也有类似之处。例如,抑郁或苦恼的人变得被动是因为他们自己的努力没有任何作用。当动物和人经历无法控制的有害事件时,他们就会习得一种被动和无助感。无助的狗和抑郁的人都遭遇了意志瘫痪,被动顺从,甚至死气沉沉的冷漠
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习得性无助,是一种后天习得的行为模式。习得性无助者认为,无论自己怎样努力,都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结果。其将一切因素归咎于外部的、不可控的,并长期处于无法改变自身与环境的痛苦与无奈中。
由此可见,习得性无助出现的情境往往是在我们遭遇一些重大的失败和挫折,尤其是连续的失败经历时最容易产生。此时的我们,为了抵御失败和期待落空的痛苦,采取了意志钝化、麻木的心理和消极的行为方式。
那么,知道了习得性无助的概念以及产生原理,可以为我们带来什么呢?
首先,科学研究证明,促进个人控制系统确实可以真正地增强个体的健康和幸福,可以做些小决定和履行一定的责任,来增加个体的掌控感,可以提升个人的机敏、活力和快乐。
其次,研究显示,相信自己有能力和效率的人以及那些内控的人,比那些习得性无助和悲观绝望的人会应对得更好,并取得更大的成就。当我们心灵再一次遭遇打击和失败,陷入麻木、冷漠和迟钝的时候,提醒自己,这只是习得性无助的心理在作怪,事实并没有我想的那样糟糕,人生一定有些东西是我可以改变的,不要成为那条笼子开了但是不敢走出去的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