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一名中国的8090后,那你的青春一定逃脱不了腾讯的“魔掌”,如果你是一名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那你也许和我一样,曾经对大鹅厂产生过迷之神往。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在微信读书上买了一本吴晓波老师的《腾讯传》,并以我一惯的囫囵吞枣的风格一周翻完。因此,这篇读书笔记,并未多么深刻和理性,只是一些碎片式的想法记录。
1998年11月11日,那时候还没有双十一这个伟大的节日,这一天是腾讯公司诞生的日子,公司最初的定位是做网络寻呼机,后来又阴错阳差的做了即时通讯。
1998年的我在上小学五年级,那时候学校刚开始引进电脑,每一个同学必须要穿着家里带来的干净拖鞋才能进入机房上课。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长得跟电视机差不多的东西,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会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
1999年2月10日,OICQ的第一个版本发布,2000年3月,因为版权问题,将产品更名为QQ。2001年,因为“移动梦网”业务的顺利开展,腾讯实现净利润超过1000万元。
而在这段时间,在我们那个小县城里,一个个网吧如雨后春笋般开了起来,当时记得坐在我后座的那个酷酷的,课间哼着郭富城的“palapala Sakura”的男生,一放学就踩着他的亮黄色山地车朝着一个叫“地球村”的网吧飞驰而去,仿佛那里有一个魔幻的时间在召唤着他。QQ大概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进入我们的生活了,我们把各自的QQ号认真的写在一个小纸条上相互交换,期待着对方加为好友的那一刻,从此以后,平时不敢说的话,都在QQ上有了寄托。
后来,腾讯公司相继推出QQ空间、QQ秀、QQ群等功能,再后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我们的习惯又从QQ转移到了微信,开始玩朋友圈、摇一摇、发红包。腾讯的产品渐渐渗透到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距离1998年,已经过去了18年,我从一个小朋友慢慢长大,上了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然后毕业、工作。记得刚来深圳的时候,我很惊喜的发现,自己的住处就在腾讯大厦附近,于是,路痴的我,每次走错路,都会抬头看看楼顶上那个发光的QQ标志,顺着它的方向找到回去的路。那一刻,我才发觉,当年躲在电脑右下角的那只小企鹅,那个陪伴我们度过无数个不眠夜晚或是惆怅午后的小企鹅,不知不觉竟然长成了这个城市里令人仰望的地标。原来我们就处在这样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却并不自知。
正如吴晓波老师在卷首语中写的那样:“这一代人,一个个像悬崖边的孩子。在青春的荒原上,他们忽然看见了光。他们猛力奔跑,触足之地,或陷泥泞,或长青草,惊心动魄间,天地舒展成一个以自由命名的花园,大河山川,各自生成,时间是玫瑰,他们是玫瑰上的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