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第一章 追梦
我发现,在阅读成功人士传记的时候,几乎都可以将其套到“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个思维模型里,苏世民的这本也不例外 - 他在主动积极、以终为始、双赢思维、知彼解己这几点上做得尤其突出。
如果你足够渴望一件事物,即使没有条件,也总会找到方法达成所愿。只要你努力,只要你坚持,就会变不可能为可能,就会功到自然成。但仅仅有欲望是不够的。追求高难度目标,有时难免会事与愿违、不得其所。
在苏世民高中时期,他唯一特长是体育—跑步。他的田径教练杰克.阿姆斯特朗对他以后的人生影响很大。即使没有在冬天,他也会严格要求他们训练,无论是指导未来的奥运选手还是训练从替补席上场的,阿姆斯特朗教练都一视同仁。“全力以赴地跑”,达到他训练计划设定的要求。在阿姆斯特朗教练整个职业生涯中,他的田径队只输过4次,总体胜负比为186:4。
高中毕业选择大学,以为自己可以被哈佛录取,结果哈佛并不这么认为。最后还是只能去了耶鲁大学。然而在耶鲁没有阿姆斯特朗那样的教练激发他的跑步潜力,没有亲密队友跟他一起说笑嬉闹,也没有让他拼命地跑到呕吐的动力。学习方面,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跟不上课。好在他的导师阿利斯泰尔.伍德关注到他,并开始教他,就在那一年,苏世民入选院长嘉许名单,从一名差等生一跃成为班里的尖子生。
大一结束,开始了暑期工。整个夏天,在同学忙着打网球、在办公室工作时,他则在发动机房汗如雨下,在哥伦比亚的酒吧与人大打出手。他的暑期经历十分刺激又极具有挑战性,相比之下,纽黑文的生活越发显得单调乏味,令人倍感压抑、苦闷。他曾一度不想再回学校。
时间是最好的良药,渐渐的,他的心归于平静,而且准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度过耶鲁的时光。在大学最后一年,他做了一件轰动一时的事情。与“禁止女性在宿舍过夜”这条有着268年历史的校规做斗争,并且取得成功。
毕业前不久,在一次面试中,他告诉面试官“我想成为一个像电话交换机一样的人”,就是从无数的电话线路中收集信息,对信息进行分类,然后将它们传送给世界。面试官觉得他像疯子,可是在之后的人生路上,他确实如此做了。
苏世民成功人生的十大信条,第六条:人生有无限可能,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做成你想做的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