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王阳明的《传习录》有感
读明朝王阳明的《传习录》,感觉博大精深,既有《论语》的主要内容,又有独特之处。其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提出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致良知”,“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等观点。这些观点恰恰是王阳明心学的精髓。
心外无物,先生这样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我们的心即是理,我们只需要在心上下功夫,去除心里的人欲,追求或者留下光明正大的理,即天理。
王阳明的学生有一个疑问,也是我们现在一些人的疑问,既然心即理,心外无物,为什么有的人善良,而有的人却不善良呢?先生如是说,“恶人之心,失其本体。”恶人的心早已经丧失了它的本体。可见,恶人原本不是恶人,只是丧失了他的良心。因为人的心会变化,所以我们每一个人一定要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才能做个好人,光明正大的人,积极乐观的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读书,不是为看他的字面而读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不是为考试而读书,不是为背诵而读书,不是为训诂而读书,更不是为炫耀而读书,而是为了内心的光明正大,平和宁静,积极乐观而读书。如果要做到内心光明正大,平和通达,就要在心上下功夫,心外无物。
在心上下功夫,就要做到知行合一,知和行是统一的,只有知行合一,才能真正做到吾心光明。才能应对各种事务,消除各种麻烦,达到中庸的境界,达到圣人的境界。一个人如果有伤心事,他学了心学,他知道了心外无物,知行合一,他就会自己劝自己:任何事都要有个度,中庸最好,不可过分哀伤,不可伤及身体,适度为好。这样,他就做到了知行合一,这也是心外无物,求于己心的最好证明。
王阳明就是运用了他的心学建立了功业,王阳明达到了立言,立德,立功的最高境界。王阳明是我们人生的榜样,是我们人生的指路明灯!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在病危时,对他的学生说的话。先生的这句话,真正体现了他的心外无物,致良知。一个人达到了内心真正的光明,并且做到了知行合一,致良知,他还有什么可言?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我心光明,亦复何求!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最后用王阳明的四句教也是王阳明学问的精华与大家共勉:无善无恶是心之体,有善有恶是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