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10
昨天下午,是我人生经历中第一次完整“组织会议”的经历,会议规模约50人,参会嘉宾有单位内外的一些领导、教师。
整整一天半的会议筹备,由开始的“盲目”理不清头绪,到后面尝试着列清单分类,再到后面的按成员分工,直到昨天下午的会议召开。过程中有很多“经验”与“教训”,对自己是一次真正落地的“实训”。
一、信任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这次会议于我而言,是领导的一种深深的信任和关爱。由于信任,我多了一次全新的体验。这次体验产生了四个高峰点,分别为“无头绪”、“轻度焦虑”、“大脑短路”和“疲惫”。“无头绪”是在会议准备之初,头脑中根本构建不出完整的会议前后环节与各项程序的“图式”,因此,表现出心中觉得应该赶紧准备些什么了,手上却行动不起来。“轻度焦虑”发生在会议前一天晚上,盘算着与会议相关的桩桩琐事,躺在床上又爬起来记录某些细节。整个晚上因轻度焦虑,感觉基本没有深度睡眠。“片刻空白”有两处情境,一处是当某校外领导将近会议时间还未到达时,我预电话联系询问对接工作人员情况,却怎么也想不起当时安排的是哪位人员对接;另一处是事先备好的嘉宾介绍词临场缺失时,怎么都想不起来背包里曾放着备用材料。“疲惫”则是今天的感受,临近中午时刻,与朋友一起吃饭,疲惫到话不想说、路不想走。这四点体验作为我初次办会的见证记录下来,每一点都将会在日后产生深刻影响。而创造或给予我产生体验的是可敬的深度信任。
这样的信任,诠释在自身上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未来,当把每一次信任都理解为责任并尽最大能力去诠释好这种责任时,我大概需要更“用心”和“用脑”地生活。
二、卓越的标准是追求细节
去年,在微信上曾留言“优秀和卓越的区别就在于‘差不多’一词上。”从那时起,就已经初步认识到,我的大脑构造中好像只安装了“大模块驱动”,没链接很多关键性“小模块”。因为,在做很多事情时,总是以“差不多”为标准要求自己,而在这“差不多”标准背后,眼睛越来越大、头脑越来越空,视野越来越粗,离卓越越来越远。例如,这次办会中,我虽粗略将每个环节进行分解,重要任务进行分工,但依然存在“没有充分考虑救场预案、没有明确ppt现场管理任务、席卡的分配与回收人员不一”等考虑不周到的地方。
有人说,优秀就够了,为什么还要追求卓越?优秀有时候靠“先天”、“运气”可以抵达,但卓越一定要靠“努力”、“追求”和不断与自我抗争中才能抵达。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段精彩的追求“自由”之旅。
三、想到了没做到是失职、没想到也没做到是教训
因某事提前想到却在有限时间内无法再分配时间去做而导致的失误是失职,正如同事提醒,“你其实可以及时叫我去做”,但因有“不好意思劳驾”等顾虑而产生“增加领导无效等待时间”的后果。此事的教训是,当任务出现时,当需要以完成工作为首要驱动力组织资源时,一定要分清“人”与“事”的区别,紧要与重要的区别。
只准备了发言稿却没准备主持稿是本次办会的深刻教训。现场中,幸亏领导机敏与睿智,在片刻的混乱后立即转换了主持方式、稳定住场面(心中充满感动)。这样的教训发生一定程度上与经验有关,但更大程度上是对于不懂的事情没有认真、仔细地“学”或“研究”所致。
四、能力潜力可无限,但时间精力却有限
这次会议中最不应该的失误在于那些想到了没时间做,却也没有安排合适的人去做的事,即前文所提的“失职”。这次失职给予的深刻体验是,一个人的能力和潜力可以是无极限的,但时间和精力一定是有限的。想要突破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对能力的限制,需要调动相关人力、物力资源。调动资源的过程本质上是延伸自身“有形器官”能力的过程。因此,莫要让盲目的“潜力自信”遮蔽现实的“时间陷阱”,莫要再犯“全靠自己”、“不好意思”、“不想兴师动众、大张旗鼓”等低级认识错误。背后的原因在于,没有理清事情的范畴边界,比如人与事的区别和矛盾;比如事与事(idea)的不同,有的idea是一个人完成的,有的则需要整合多类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关键在于idea所需要匹配的能力大小不一,当需要匹配大概念能力时,就需要发挥组织或团队的力量。
管理好自己及自己周围的资源,本质上考验的是个体处理能力与精力一对儿矛盾的真正实力。
五、重视是一种态度,重视不起来是一种能力
此次会议,我对它的重视程度自不待言,一方面源自领导的信任,另一方面源自本身的热爱。但是,心中的重视和做好在一开始是一种“无头绪”的虚拟重视,并非真正行动意义上的重视。会议结束后回想,重视不起来一定是一种能力问题。这项能力源自经验、行动的缺失,也源自认识的不到位。领导开玩笑说,“这比写**论文复杂的多吧!”应该说,写论文和办会议是两个类型的学习,前者主要是瞄准一个方向不断向纵深走,后者主要是围绕一个中心不断向周围扩。归根到底,要写好一篇论文,向纵深的方向很重要但能不能外扩更关键;要办好一次会议,向外扩的能力很重要但能不能看到纵深也必要。每类事情上,只有将两者找到恰当融合点且践行有矩,方可获得实效。
六、及时向他人取经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三人行,必有我师”,而此次办会,办公室的同事之一就有丰富的经验却未主动取经。事后反思,原来一直以来自己就没有这种向他人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浅薄的知识分子的迂腐和清高“出卖”了我。学习是一种能力,但选择正确有效的学习方式更是一种能力。对于处理规范性的行政事务而言,及时向他人取经便是一种更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看来,被中国传统教育锻造了30年的这个“合格”产品,最大的不合格就在于脱离了生活,缺失了真正的生存和学习能力。(注:这里丝毫没有贬损教育之义,只是警醒自身的愚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