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一定是孤独的,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存在的状态。
一般的观念里,孤独这个字让我们想到的是悲伤、无奈、无助……负面的情绪。
然而温尼科特所讲的自在独处,特别是在别人面前还是可以留在自己的孤独里的能力,反而是一个人情感高度成熟的指标。
奥修是这么说的:“有独处的能力,才有爱的能力。
这话听起来很吊诡,其实不然。
这是一个既存的事实:只有那些有能力独处的人,才有能力去爱、去分享、去走入另一人内心的最深处——而不会出现急着占有对方、不会变成依赖对方、不会将对方限制成一个静物,也不会像着魔般地需要对方。
两人于是允许彼此绝对的自由,因为知道即使对方离开了,自己还是可以一样的快乐。自己的快乐是不会被对方剥夺,因为快乐不是对方给了才有的。”
我不确定这本怪书有什么价值,但 TA一定很诚实。
人不会真心羡慕自己从未真正感受过的事物。
在不同的时代,人需要不同的印记,以证明自己达到某种被定义的标准,成为被接受的某种人。
只要生活有趣,那一天的生活就值回票价。
因为在听乐器专辑的时候,就好像有一个人专心地用一件乐器跟你讲一件事。这种一对一的关系,也比较像我跟朋友的相处模式。
我们常常忘了自己是人,不是讯息接收器。
当我发现我是孤独的时候,反而是种很好的状态,孤独可以让你更强壮。”广仲说。
就因为现在人和人之间的连结太多元也太频繁,独处反倒变得珍贵,成了意识上得一直去寻找的一种平静。
是啊,出走,是为了回来。
每当不开心,或想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的时候,很多人就会想:“出去走走吧。”仿佛出去走了一圈,回来,问题就解决了。
其实,问题没变,变的是人。
对我来说,这其实很像丧礼,头七到七七四十九天的种种仪式,是给不知所措的生者的生存指南,告诉你这天该念经,那天该烧金纸,有事情忙着,也就慢慢习惯了一个新的事实。
旅行这件事也是一样,从出发前找饭店、订机票、 安排行程,到身处陌生地方的每日行走坐卧,也是让你脱离原本的状态。慢慢地,卡在心中的问题,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他跟朋友在一起最自在的状态是,坐在大沙发的两头,各自看着书不讲话,如果突然想到个话题,例如,“欸,你觉得太阳对我们的意义是什么?”获得对方的回答之后,就相安无事地继续回到各自原本的状态。
他说,看霍金的书,可以让我们再一次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人都会习惯性地自我膨胀,痛苦的时候,眼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痛苦的,把自己膨胀成全世界,“我觉得,痛苦的时候,更应该把自己看得更小。
奶茶:你最不能忍受别人对你做什么事?
卢:灵魂出窍。就是有些人跟他讲话,但他的灵魂不在这边。但我不会怪他,这样他就去做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不用把肉体强留在我的身边。
当然,任何人都试过为了摆脱寂寞,刻意置身于某个团体或人群中。但那毕竟不是解决之道,因为你心里也明白,在人群中所感到的孤寂,要比一个人独处的状态,要难过上数千数万倍。
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太涉入别人的课题,尊重他人处理自身问题的权利。
我用手机是要让自己的生活方便,不是要背负一堆莫名其妙的义务。
我不会因为“担心”就不这样“做”,也或许,我更加担心有一天我“不想”这样做了。
能“选择”对我来说是很重要的。
既然选择了“相处”这条路,即便我必须放弃一些独处习惯与模式,也是应该的。慢慢地,我也能感受到另一种生活的乐趣。还是那句话,既然单身不单身都会后悔,那么我希望自己“结不结婚都不要后悔”!
“你没有那种灵感一来就一发不可收的感觉吗?”我问。
“那种好像被雷打到灵感跑出来的时候也是有的 ,”绮贞说,“若要跟每天规律的产出相比,我其实私心更爱被雷打到的感觉。好像老天爷借此机会告诉你,你是有天赋的,而天赋是努力所弥补不来的,这会让你觉得自己是被选来做这件事,有使命感,也因此就算每天都要规律地创作,也不会自我怀疑。”
在相处上,像这样的事我们常会说“没关系”,将就一下就过去了,但其实应该是让“没关系”变成“根本就没这个问题”才对。
“能够一个人生活得很好之后,你才知道该怎么跟别人生活在一起。”
绮贞这段话,我完全认同,很多人在寻找伴侣的前提,是希望对方能够给予幸福与依靠,但我始终觉得,连自己的生活都搞不定,把责任丢到另一个人的身上,是不公平的。
但两个人住在一起,即便我出来工作也会想着晚餐要准备什么,或是去哪儿吃好呢。那不是谁的要求,而是自然而然对婚姻生活的一种尊重与态度。
反倒是我们其中有一个人出差时,另一个人绝对会抓紧机会回到单身乱吃的状态。
相处就像是把两个独处放在一起。
在一起的时候像黏土,可以形塑成两个人以外的第三种样貌;
分开的时候像磁铁,彼此相吸却又各自独立。
会不会……
当你滔滔不绝的时候,其实是因为不知道要说什么?
当你表现很勇敢的时候,其实是因为没有信心。
当你展现男孩子气的时候,是因为不想让人看见女性柔软的那一面。
当你想见一个人的时候,他出现时,你反而不敢看他的眼睛,甚至当他不存在。
当你大笑的时候,其实想掩饰你的悲伤。
当你喧闹时,其实是孤独的……
然后,他们眼中的我们,其实不是真正的我们。
久了以后,我们也忘记了我们真正的自己。
“说到底,人的个性决定了命运与爱情,你的人生,也许从躲在衣橱里独自进行扮家家酒的游戏时,就有了决定。”奕华笑笑地说。
这个经验让我知道,不论是“自处”或“相处”,能打开自己与外界的渠道,“信任其他人”这件事是温暖的。
很多人以为喜欢独处的我,是因为不相信别人。
但其实,我不信任的人是我自己。我很担心相处的破局源自于自己的背叛,若离开的人是我怎么办?我该怎么跟对方说呢?我该怎么让他觉得没那么糟呢?
我从不对过去“告别”。我只是背负着它往前走,也因为如此,我才知道我比以前更有“气力”,才发现我们比想象中坚强。
我们需要熟悉所带来的安全感,也需要陌生所给予的刺激感。熟悉与陌生,在一个人独处时经常交替出现。
有时候,陌生人的关心与倾听是一种纯粹,也没有负担。
流浪的结果终归一种极度想家的感觉,化解了离开前对身处世界不完美的怨怼,还是接受了、挂记了,是如此习惯的,原来的地方。
当自己一个人弹琴写歌,所有人都不支持的时候,可能就是这点叛逆成了力量。
人独处久了,在相处这件事上,会需要点磨合。
可能是人跟人之间的关系都太复杂,与动物之间的感情,相对来说单纯些。
“我喜欢把大家认为没有感情的事,想成有感情一点,虽然有点自欺欺人,但欺久了,就习惯了。”
以前会觉得艺人是找麻烦,后来我当了歌手,瞬间就能理解这样的行为:
因为我没办法跟你讲,今天没感觉,人对于不想做的事,表现出来的态度总是意外的固执。
有时候,勉强自己做的事,通常就是你害怕的事,而你越害怕的事情,越容易遇上。
这就像墨菲定律,面包掉到地上或咖啡打翻的次数,会跟地毯的昂贵程度成正比。
就像在爱情里,你会离开一个人的原因,往往也会是你爱上他的原因。
整理 CD的过程中,会被留下代表什么呢?
喜欢那个歌手?喜欢那首歌?喜欢那个年代?还是那时候的自己值得被留下?
以前,我也想象我、琢磨我、以为我、认识我,那是我吗?
后来,听着别人谈论我、猜测我、靠近我、认识我,那是我吗?
现在,开始有人假装我、扮演我、编造我,还写假自传文体?
哈!唯一能确定的是,那绝不是我。
在日常生活的夫妻关系中,经常会不自觉地累积许多负面因子,时间一长,这些因子堆堆叠叠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化学反应,累积成巨大而陌生的情绪怪兽,让人虽然觉得愤愤不满,却无法清楚说出造成不满的原因。只有暂时让自己独处,好好想一想,才有可能找出解决的办法。
“其实,人过了一个年纪之后,追求的是生活,想要找的伴是一个可以轻松一起生活的人,没有人想跟不快乐的人在一起。
“不管专业是什么,在日常生活的相处上,人不可能随时随地进行辩论,这样的生活太辛苦了。生活是很直觉的,把专业带进生活里面是非常不好的。”
因为无时无刻不按照专业建设来过生活,一定会很无趣。而无趣,是相处关系最厉害的杀手。
生活中的很多冲突与悲剧,就是因为大家太相信誓言不能改变,一旦有一方不遵守,就必须毁灭对方,或是让自己过度伤心难过。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为了怕对方失望,就算非常勉强了,也逼迫自己得谨守说过的话,无形中就带来太大的压力。
这世上,没有在巨大压力下还可以营造的美好关系。
事实上,人在最悲伤的时刻,经常是流不出泪来的。
我看过一部日剧,女主角以为男主角的妈妈将要过世,于是贴心地安排许多让她可以安心走的举动。
然而男主角却说,人在面对重要的人离开之时,不就应该一片空白、手足无措,茫然地迎接悲伤吗?
“我的自处经常发生在交通移动中。”石头说,“在场景转换的交通过程中,是少数可以拥有的独处时刻。离开一个地方,前往下一个地点的过程中,我会把属于前一个地点与角色所背负的东西丢弃,然后,准备面对下一个场景与角色该有的状态。
在一个被赋予的独处空间里,我们决定做什么,或许也接近我们面对自己时的态度。
我们会成为某一种人,也会成为别人需要的那一种人。
因为年纪越来越大,经历的事情多了以后,就习惯性地把事情拆解,企图了解事物后面可能隐藏的道理与意涵。或是理性分析让自己做出正确的决定,甚至是从别人的观点设身处地再去看一次这些事。
一旦开始这样做之后,就会不自觉地失去天真的乐趣,而变得认真起来。
“但如非死不可,我希望自己可以爽快地死去,最好是心肌梗塞之类的,一口气喘不过来就挂掉,而不是得癌症或其他慢性病,得拖累家人长时间照顾我……”石头启动脑中照顾家人的程序,深思熟虑地进行临终状态的沙盘推演。
面对过往的青春,我们能够承认时间逝去,但无法接受“人生就这样了”的心态。
讲回真实的恋爱。我觉得相处起来很自在的关系,是可以两个人一边看杂志、一边聊天。一定要是杂志,手机不行,看书也不行。
老詹不懂差异在哪,我只好一一说明:
用手机,你是在跟别人在另一个空间里沟通,会分心,没那么纯粹;
看书需要专心不被打扰,不适合聊天;
看杂志可专心可中断,仍是身处在两个人的空间里啊。所以我说,只能是看杂志。
绝对要记得,某一天,绝对别让谁在对方的丧礼上致辞,那可是会让逝去的那方都气到会跳起来回话的啊!
图片来自:当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