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本应该属于去年观看的影片,春节期间才得空观赏。
对于形象设计、画面描绘部分,整体都还不错,唯独混元珠的造型,过于异类反而显得突兀。尤其化身成类人形的打斗,借用了变形金刚的气质。另外一个特别醒目的地方就是哪吒双手插在裤兜里的动作,看起来完全是双臂裹在裤腰里面,不伦不类,别扭怪异。
当然人物设定也有亮点,比如那个娘气十足的壮汉,令人印象深刻。每一次遇到突发状况,他都会媚性显露,怪叫一声引起众人注意,同时给观众挠一下快乐的神经。
申公豹的邪恶面依旧保留,他的结巴特质给他框定了另外一个人设,说起话来,观众都替他着急。
太乙真人的坐骑和他本人形象也闪耀幽默滑稽的光。憨实的猪肯定是为了迎合猪年生肖而刻意加入的元素。
哪吒母亲的角色性格也突破了常理,怀孕三年不生,对神像一点不恭敬,大大咧咧,居然用吃的东西砸了过去。
剧情突破了往日的故事套路,颠覆我们原有认知,开启了新的天地。
影片中最霸气的一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管他成魔还是仙”,凝聚了力量,蕴含无穷能量,展现出了哪吒面对命运安排的豪气,突出和命运抗争的勇气,彰显生命奋斗不息的志气。
“你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生活中我们听过,看过太多这样的道理,可是我们的自我认知改变的不多。你想成为你希望的人之前,你得首先相信自己能行。
佛堂中小和尚在打坐,老方丈走进去向小和尚拜了拜。小和尚问“师父,您为什么拜我?” “我在礼佛。”方丈平和地说。“师父,我不是佛,佛在这”,小和尚慌张地指向殿中端坐的庄严佛像。“还不成气候”方丈无奈的摇了摇头。
我们想要成为想要成为的人时,就会按照那个形象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我是妖,那我就做给你看”哪吒被陈塘关乡亲说他是妖时,他如此答复。这样的心理在夫妻的斗嘴中最明显。女人说,你眼里没家,心里没我,你一天就知道喝酒、加班,回来什么事都不管,就知道玩游戏。男人说,我不是挣钱在照顾这个家吗,你说我不管家里的事,那我就不管了。他肯定会在刚准备拿起笤帚扫地时,脑海中突然闪现出女人怒气冲冲朝他嚷的话,然后他赌气把笤帚丢在一边,去玩游戏。
佛学中有一个词,相由心生。内在影响了外在,然而通过外在也同样会影响内在改变。我们如果想成为那个人,穿衣打扮模仿他,一举一动学习他,最初大脑会产生怀疑,区别真假。当时间久了,大脑会相信,那么优秀的人就是我。
此外,家庭教育对孩子的自我认知会产生重大影响。我同事的朋友家,他们教育孩子有一套不一样的方式。母亲以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的工作量来付报酬,用作孩子日常零花钱。扫地多少钱,倒垃圾多少钱,洗碗多少钱,擦桌子,洗袜子,每一个孩子能完成的劳动都标定了价位。这样的手段鼓励孩子劳动,锻炼动手能力,同时能让他意识到付出才会获得回报。具体实施的周期不得而知,但是后来见到的情形是,孩子把他的母亲当做路人一样,打个电话不见亲昵的称呼,一声“妈”都听不见,直愣愣一句“您***”开场。
过度强化了利益的模式,反而让亲情千疮百孔,让人寒心。自己所接受的家庭教育也不属于成功的范本。农村的父母,应该有大多数父母,文化程度并不高,他们的观念里,孩子犹如自己的私人物品,犯了错该打则打,该骂则骂。这样的成长环境中,自己内心充斥的大多是逃离冰窟的想法,还有解不开的疙瘩。时至今日,和父母的交流不多,不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打破这样的情感壁垒。
多数时候羡慕别人的家庭,嫉妒别家的孩子。不过,家庭教育不能成为人生灰暗的借口。有一个大家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故事,双胞胎兄弟在同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父亲经常酗酒,虐打他们。后来,他们一个成了杀人犯,另外一个成为成功人士。记者分别采访他们,问他们为什么成了杀人犯,为什么做了成功人士时,得到了几乎一样的回答,“有这样一个父亲,我还能怎么办?”。
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在于自己,这部电影再一次深刻强化了这一主题。善恶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即使混元珠分成了魔丸和灵珠,两个绝对的善恶,可是在成长过程中,所处环境和教育方式的不同,引起他们的本性微妙变化。符合基本规律的情形,矛盾不可分割,善恶同时存在,正如磁铁的两极,这样的人物才是符合尘世的生命体。就是这样鲜活的个体,才更显生命的张力。
影片导演饺子的事迹在主持人大赛中有选手提到过。任何伟大的成功,都需要坚持和积累。行进过程中需要攻克数不清的难题,关键我们的心中还会产生疑问,我这样坚持下去有意义吗,能成功吗?认定的路,必须勇敢去闯,撇开人们的偏见和成见,你可以成为你想成为的人,归根结底,你的命运由你主宰,世界就是你的舞台。
(2020年2月3日,周一,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