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的科学家”——7颗橘子似的小太阳
立冬后,连续几天都在落雨。
周末也不例外,星期六、星期天,两天都在落雨。时断时续,不大不小地落着。
今天是周一,依旧落着雨,不大不小,不痛不痒。
江南冬日的雨天,不是诗意的微雨轻飘,而似乎是天空捏得出水的阴沉,一直在不停地往下滴落。
今年,阅读的速度好像有点慢。
桌上堆着几垛书,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好像每本书都看了一点点,但都没有读完。好像准备看书时,总是被敲门声打断。一口气从头读到尾的,更是屈指可数。即使是《我的大笑史》这样的诗歌集,也只读了自己感兴趣的那几首。
那本大部头《助人技术——探索 领悟和行动(第5版》,其实就在我的眼皮底下,在我伸手可及的地方,却被我视而不见地搁置着,犹如一艘被搁浅的独木舟。
好久没读书了——这么想着,终于伸手把它拿过来。翻开扉页,上面写着的日期是一个月之前。
好吧,我接着上次的内容开始阅读,心想,啃一点算一点吧。这种理论类的书籍,需要咀嚼,不可能像阅读文学类的作品,可以一目十行,像狂风扫落叶一样,干脆利索。
我在看似平易的文字里艰难跋涉,想要趟过那条叫做心理咨询的河。习惯性地边划记边思索,遇到一个专业术语,就像踏上一块河中石,停下来歇歇,琢磨、体会,理解了,再慢慢地踏上另一块河中石……
“我把助人者看作研究人的科学家。他检查每一次干预的效果,测试哪些有用,哪些没用,并决定下一步该怎么做。”
看到这里,我把“研究人的科学家”用波浪线划了一个圈,在书上随手写了一句感慨:“很妙!顿时有了一种崇高感。”
窗外,冬雨还在不紧不慢地落着,按着她想要的节奏,或者说她惯有的节奏。
但这简简单单的7个字,如7颗颗熠熠生辉的橘子般的小太阳,照亮了今天小有难度的阅读,点亮了连续多日的阴霾。
阅读,光芒四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