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希望成为一个牛逼的人。
但现实是:
读书时,我本来可以考名校,只是因为我粗心。
工作时,我本来可以年薪百万,只是因为我没认真读书。
我本来可以怎么样,只是因为…
难道你想在你年老时,拉着孙子手说,孙孙啊,我们家本来可以住大房子,只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吗?
1.
是的,我知道你不想,我也不想。
但真要做某件事的时候,比如给你三天时间,写出一万字的文章。
你的反应是:疯了吧,我还要读书/上班,一天三千多字,再说了写作这事我压根不熟悉,我不行。
我以前也认为我不行,但高三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改变了我对「我不行」的看法。
从小我数学就差,但我妈对我非常严格,她要求我每门功课都好。有次数学考了30分,我同桌考了80分,回家不敢说真话,偷偷用红笔把30改成了80,我以为找我妈签个字就混过去了,万万没想到,我数学老师在大街上碰到我妈主动聊起来我的成绩,结果我妈回家就给我反手一巴掌,从此我对数学看到就想吐。
再大点听到大人们说,女孩子数学差是正常的,本来就比不上男生,我更加心安理得了。
数学差,每次四五十分,这种状态从小学持续到高三,在离高考1个月左右,我们数学老师请假回家生娃,换了个听说很牛逼的数学老师。新官上任三把火,新数学老师刚来班上,就挨个挨个找同学们谈心。
他问我,你觉得你数学差是应该的么?
我说,难道不是应该的么,女生数学差不是很正常嘛。
他问,有没有想过你数学高考时可以考得很好?
我说,还有一个月,你在开玩笑吧!你能想象一个从小到大的差等生,一个月就能考出好成绩?再说了,我又不是男生,我不行。
他说,你觉得你真的就这样了吗?想想你爸妈的期待,你以后的人生。是女生就不行了吗?你看数学课代表不也是女的嘛,她数学成绩每次都高分。你去想你真的可以做到,把你自己想成她,她会怎么做,我相信你真的,去想象你可以做到,你要挑战你自己,想象你真的可以做到。
我真的这么做了,每天告诉自己,我可以做到,我是一个优秀的人。那段时间真的很努力很努力,把数学书变成“卷心菜”、练习题做到手抽筋,最后,高考数学竟然考了全校第一名。
原来不是我不行,是我并没有真正相信自己。
2.
我曾经单纯的以为高考数学好,只是因为我很努力+相信自己。
但后来我发现,有些人很努力但学习效果并不好,天天熬夜到两三点,成绩依然提不高,难道是因为他们笨吗?
有些人每天基本在玩,但是每次考试成绩都很好,难道是因为他们天资聪颖?
不,科学证明人的智商是差不多的,除了极少数人极低或者极高。既然不是智商问题,那是为什么呢?
仔细想想,牛逼的人有哪些共性呢?
一个品酒师他的味觉和嗅觉是远远超过我们普通人的;
一个围棋大师,他看到一个棋牌的时候,看到的是“组块”,尽管是随意乱摆出来的棋盘和我们看到的效果一样,但是如果是一个棋局,他对棋子的布局的理解度就是我们很难比得上的;
一个天文学家,看天空并不只是满天繁星,而能看出来星星的运动轨迹。
他们的共同点到底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直到我看到成甲《好好学习》这本书,书中提到了个概念「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即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
就像做物理题,要知道F=ma,力作用是相互的(临界知识),才能在物理题中计算出推动一个箱子需要多大力,以及解释生活中苹果为什么会从树上掉下来、人为什么能走路,火药爆炸这些现象。
深度应用「临界知识」就可以做到“举一反三” “融会贯通”
3.
但我们学习的知识差不多,是什么造成了差异化?
是没有笔记,没有复盘,还是反思不够?
不,这些都不是。
我们大多数人只是在重复已经知道的东西,而没有实际性的提高,也就是没有「刻意练习」
什么是「刻意练习」?
把你的技能(能力区)划分为三个区域
A区,你不能做的
B区,你能做的,但是费劲的
C区,你精通的
我们大多数想法是- -A(不会做)直接到C(精通),但事实是需要练习大量的B(你知道的,但费劲的)
牛逼的人A区 B区 C区是这样的
试想一下,我们做错题的时候是不是有很多“似曾相识”的感觉,一看答案恍然大悟。但依然在不断做错,到头来发现几乎是同样类型的题。而大多数人把这错题,只归咎为知识点不熟练、马虎等。
但,真相是精通一个技能,完胜一堆半生不熟的技能。我们需要做的是大量练习「费力」「半生不熟」的技能。
4.
我们相信了自己
我们知道了临界知识的应用
我们知道了高手的练习方法:大量训练B区域
但仅仅树立信心,知道就可以了吗?
有没有发现,我们很多人知道后保持在“我仅仅知道”的状态。
连韩寒都说,我们听说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因为我们没有做到。
但我们如何做到呢?还真有人写了一本书,这本书作者是三个特牛逼的人物,他们分别是肯·布兰佳、保罗·梅耶、迪克·卢赫,书名叫《知道做到》
书中发现
很多人在接触了新事物后,缺少跟进,没有制订一个跟进计划,结果是很快就恢复了旧习惯而没有任何行动和改变。
那是因为大多数人存在一个心理误区,认为采取一个行动重要的是掌握新的知识。所以人们宁愿花很多时间去学习新事物,但是却不愿意花一点点时间去跟进之后对知识的应用。
解决方案是“持续跟进”
做法:指导——支持——问责,并重复步骤。
有足够的指导,告诉自己怎么做,然后在做的过程中给出支持,不断去反馈帮助,最后问责,做得好的激励表扬,做得不好的进行反馈。
建议写一个反思日记:
我今天做了什么,我的感受是什么
哪些地方做的好,我的感受是什么,试着分析原因,怎么做
哪些地方做的不好,我的感受是什么,试着分析原因,怎么做
了解每天的进步点,定期来个周、月回顾。
我自己就这么写的,感觉蛮好用。比如前段时间,我很想早起,连续几天发觉自己做不到,我就想了想自己早起感受- -很困,原因是前一天晚上睡的太晚,导致我总认为睡眠不够。我就索性关掉手机,通过看书的方法让自己早睡,现在也基本能够做到早起了。像这种原本不能做到,通过不断记录分析,渐渐发现「我可以」,真是成就感爆棚。
很多事情,你只有真正去做,才能不断发现自己的可能性,不要让你的人生只是我本来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