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春时节,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公公因病去世了,遵照当地土葬的风俗,一场盛大的白事宴就这样如火如荼的开始了。
而乡间白事的流程,繁杂且冗长,时间是一面,体力是一面,程序,遵从祖制方方面面,没有一个点是能简化的,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马不停蹄,也感觉是恨不得有分身来助力。
装敛
通常情况下,乡间白事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在当地或自己家中去世,这种情况就可以在本村,或自己家中办事;
另一种是外地去世的,医院去年的,这种情况,一般就得敛在村外,单元楼也不能到楼下,所有的仪式活动都得如村外设置。
装敛也有讲究,
寿衣有袍,有上衣,裤子,帽,鞋,袜,全套内衣,所有这些但凡接口处都是系带,不能带扣,然后就是铺儿盖女,而且铺盖与儿女数成倍长,这不仅是当儿女应尽的义务,反过来,去世的亲人们也会因为这份孝心,给予福报。
棺材的种类也多,按价位的等级,材料,样子的等级也大不同。
儿时,村里条件好的人家有老人的,早早就请了会做棺材的木匠住家里开做了,听老人们讲年纪越大,做了棺木不仅能应急,而且有财和材的谐音。
以前听人们讲,做好的棺木也不闲着,常用来储存,偶尔调皮的孩子还在里面躲猫猫玩耍呢。村里有个老人,五十多岁时,生过大病,家里急忙就做了材儿,后来身体缓过来了,那幅材儿就搁那儿放了二三十年,直至仙逝,木香味也一直弥漫,几乎与生活在周边的人融入了。
再说装敛时,口中要有口含钱,金的银的都行,王器镯子一类的可以佩戴,戒指一般不让戴,老人们讲戴上后会有带铐子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