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毕飞宇老师《小说课》的最后一课。同前些课一样,他的每节课带给我的全新的解读视角都令我目眩神迷。
汪曾祺老师的《受戒》正是我前段时间读过的,读后只觉得很有意思,两个单纯的可爱的少男少女之间的感情非常令人心动,而那个小和尚的身份又让这个故事有些传奇色彩,然而清新又是主调,还有一种淡淡的悲悯,为着他们未来未知的可能是悲剧的命运。
毕老师的解读简直让我瞠目结舌,原来这个小说里藏着那么多唯美的诗意,那么多生活的美趣。
一个和尚,在一个专门出和尚的地方,过着与我们印象中的佛门圣地中的出家人截然相反的生活。这种小说的架构就很是惊世骇俗,就如他们的生活方式:有的有老婆,有的专司赚钱之道,有的偷鸡摸狗。这种被极度生活化的宗教,这种看似“乱”与“脏”的表象,让这方净土有了人间烟火气,有了七情六欲,有了与世俗理念格格不入的特有的庙门风情。
毕老师说汪老的文字是戏谑的,正是这种戏谑消解了也许被理解成诲淫诲盗的正统思想的可能。不是打杀,不是唾骂,不是卫道士的怒目圆睁。是什么呢?毕老师想到了张爱玲,是同样的倾城,不倾爱。戒破了,人性显露了,虔诚的宗教信仰里不是被湮没的欲望,那么清新自然的那么顺其自然的那么听其自然的生活与爱情,在这个庙里庙外展示着奇异的魅力。是一座倾了的城成全了张爱玲笔下的倾城之恋,那么在汪老手中的这座庙里,又会有怎样的力量去推动一对可爱的互有好感的人呢?
毕老师说,好的小说有两重境界,第一重是“一枝红杏出墙来”,第二重是“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个概括太绝妙了!有出墙之杏,则有欲窥之人,有喧闹之杏,则有欲爱之心,这是静的,也是动的,是心里涌动的河流向着春天不停地奔流,也是禅意之思对着拈花的人会心的微笑。
汪老的文字是让人爱的,不是让人学的,他的腔调他的气韵他的从容我们永远学不来,但我们却可以一生浸润在他的作品中,做一个懂爱的会爱的惜爱的世俗人,这就是最诗意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