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网络上,有这么一句话:“伤害你的,往往是跟你最亲近的那个人。”
越是亲近的人,越会伤害你。这样的说法,理应特别矛盾,不符合逻辑,可为什么它会在现实生活出现呢?
我们所看到的小说,那是有逻辑的剧本。而生活,则是无逻辑的戏剧。更何况,人性的复杂,根本超出人之想象。如此,这世上所有的矛盾,也就说得通了。
就像是我们所珍视的亲情以及亲人,为什么这一切会成为伤害我们的祸源呢?
正是因为靠得太近了,人与人之间才会产生矛盾。有些时候,亲人之间的矛盾,比外人之间的矛盾更要可怕。
为什么我们常说“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呢?
为什么我们常说“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呢?
为什么我们常说“有钱有酒真兄弟,患难何曾见一人”呢?
其实,不论是亲戚也好,还是亲兄弟姐妹也罢,只要某些事儿一牵扯到双方的利益,那双方反目成仇,就会成为现实。
人,终究会感受到“亲情”的矛盾之处。
02
一位60后悲叹,亲情,其实特别“无情”。
前段时间,有读者来信在后台说了一件事。
在上一年,读者杨先生的父亲杨大伯住院了。身为大儿子的杨先生,默默地承担起了照顾父亲,且出钱出力的责任。而身为小女儿的杨小姐,却躲躲闪闪,根本没有照顾杨大伯的心思。
杨先生知道了妹妹的心思后,也就跟妹妹说:“妈已经去世了,哪怕你跟父亲的关系再不好,可他也是你的父亲啊,走了之后,那就永生永世都见不到了。”
可是,杨小姐依旧选择“假装”听不到,把大哥的话当成是耳旁风。
后来,杨大伯的病症加重,需要动大手术。可是,就在这个时候,杨先生和杨大伯都没有钱了,只能求助于杨小姐以及某些亲戚。
结果就是,杨小姐一个铜板也没有拿出来,她怕给了钱之后,这钱就拿不回来了。而亲戚呢?一听到杨大伯住院了,全部都“消失”不见了。
其实,这种“消失不见”的行为,是特别可怕的。尤其在亲人这个群体中,你有事的时候,别人就消失。如此,这样的亲人,真的算是“亲人”吗?
幸运的是,杨先生的两个朋友把钱借给了杨先生,让他度过了难关。
经历过这件事之后,杨先生特别感慨,父亲遇到问题的时候,他的女儿以及亲戚,都摆出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实在是令人心寒。
03
从理想化的角度来说,亲情,永远是最为温暖,且最为真实的感情,让人体会到什么是人间值得。
只不过,一切的理想,也仅仅是幻想罢了,现实中根本不可能出现。哪怕出现了,也都是个别的少数。
从现实化的角度来说,亲情,其复杂程度,远远超乎了我们的想象。或许,在卑微的时候,我们所能感受到的亲情,是冰冷的。
我们不妨先看看所谓的“亲戚之情”。
为什么如今有那么多人讨厌亲戚呢?为什么亲情之间的感情比外人的感情还要不如呢?
亲戚,其实跟陌生人差不多。你有钱的时候,他的嘴巴特别甜,看似跟你的关系特别好。反之,你没钱的时候,他甚至能够做到“一夜蒸发”。
所谓“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便是这个道理。
其次,我们不妨看看所谓的“兄弟姐妹之情”。
兄弟姐妹之间,理应要相互帮助,相互扶持。可是,从杨大伯的那个案例中,我们能发现,杨小姐把全部责任都推到了杨先生头上。如此,这不就是“专坑老实人”吗?
坑人最厉害的,并非是外人,很有可能是我们的兄弟姐妹。
04
你所珍视的亲情,有可能特别“无情”。
有句话说得很好,看起来越是坚固的事物,越容易破碎。
而白居易也说过:“大都好物不坚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这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怎么靠得住。美好的云彩容易消散,而静美的琉璃却容易破碎。一切,都不可能长久。
就拿我们所重视的“亲情”来说,它真的靠得住吗?或者说,它真的会长久不变吗?
其实,这些“亲情”,终究就会随着社会以及人性的改变而发生变化。或许,这世上最易变的,就是人之感情。
亲人之间,会为了老人的问题而闹得不可开交。
亲人之间,会为了小事儿而争斗不休,甚至不再往来。
亲人之间,会为了利益而翻脸不认人,早已没有了以往的和善。
人间最大的悲哀,并非是外人变坏了,而是亲情一直在变质,亲人也对我们产生了厌恶且不屑的心理。
就跟上文的杨大伯一般,年老了,还被女儿抛弃。这便是现实。
所以说,人无论到了多少岁,都需要认清现实,攥紧手中的钱财,做人有底气,那才是明哲保身之道。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