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哆哆嗦嗦,语言含糊不清,目光呆板迟钝,永远蓬头垢面。那无数堆在村口瞭望,被人遗忘的老人,如同被儿女遗弃的婴儿,他们依然在村口静等儿女归家的脚步。以前他们的等待是思念,现在他们的等待是急需赡养。
这就是当前飘落在农村街头巷尾的一道枯萎的景。
那些操劳一生的老人,在失去劳动能力,重病缠身,生活困苦不能自理时,像被丢弃的垃圾一样蹲坐在村口,盼太阳待日落。衣衫褴褛,食不果腹。常年卧床不起,子女不闻不问。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有些老人偏瘫卧病在床,长年累月,子女失去耐心,任其拉尿在床上,自生自灭。有些老人小脑萎缩,精神恍惚,失去记忆,晕晕乎乎走出家门,子女无心找回,任其漂泊在外,流落街头。 甚至有的老人病痛缠身无钱无力继续治疗,最后被病魔折磨承受不住时,不得不选择自残,自杀。
还有些家庭子女多,为了老人那点家产弄得反睦成仇,鸡飞狗跳。老人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最残忍的结果是因为他们兄弟姐妹之间的财产争夺战,把老人弄得有家不能归,儿女更是不闻不问……
当然也有的子女孝顺,任劳任怨,百般呵护,细心照料。让老人安度晚年,享受老有所依的快乐生活。他们大都是代代有着,尊老爱幼,孝敬长辈,以身作则孝敬父母,教育有方的传统美德。子女成人后也大都出息过人,继续传承上一代的优良家风和传统美德。“孝为先,所当之。”好的观念和思想并非一时之性,而是长年累月,代代相传。耳熏目染,流淌在骨子里的责任,义务和担当。让子女们真正做到“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好的改革就是美德的传承。
“子不学,父之过。”归根结底,“教育“一直是社会和家庭的重大责任。教育一个好的子女要胜过给他留下百万家产。把中国的传统文化,孝敬理念,根深蒂固地灌输每一代人的骨子里。需要时间和观念,需要整个社会去渗透和完善。需要代代人的不懈努力,是一份任重道远的艰巨任务。
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五零后六零后,他们的子女大都考学进城。因为那一代人有着“进城风”。他们那一代受尽了面朝黄土背朝天,贫穷度日的煎熬。他们给孩子灌输的思想就是好好上学去城里上班,住楼房,过好日子。而没有把上一代人的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情传承给下一代。
孩子们在父母的追求和期望中,好不容易供完大学,如愿以偿,生活工作在城里了。房价猛涨,剐干老人一生的血汗钱,才刚刚付上首付,孩子成为一辈子的房奴,老人还得拖着疲惫不堪的身躯继续开挖土地。这个时候老人上边的老人也到了风雪残霜的年龄。重病时因没有积蓄不但得不到治疗和照顾,平时温饱问题也难以解决。在他们不能自理需要照养时,子女们忙着给孙子们买房还债。没有多余的人力物力和经济实力去解决他们最基本的生活问题。
岁月轮回,等他们风烛残年,无力支撑基本生活的基本问题时。也有着同样的问题和无助等待他们老无所依的老年。
听到最让人寒心的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爷爷,天天和老鼠共餐。儿女们留下一星期的馒头,就不见人影。干巴巴的馒头白天是老人的食粮,晚上是老鼠的食粮。老人病倒时哭着说:“有时候饿得没力气了还抢不过老鼠,吃得是老鼠吃剩下的残渣……”!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不知道子女们看到抚养自己长大的老父亲如此落魄,会不会有一点点良心上的谴责?
子孙后代,春华秋实,千秋大业,大国崛起。小家静好,国家强盛,赡养老人,匹夫有责。肩负担当,传统美德,韬光养晦,代代传扬!
愿你余生三冬暖,春不寒,眼中有笑,心中有暖!愿你风烛残年,冬有暖,子女绕膝,老有所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