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的这段话,历史上文人理解各异,我们兴趣群网友心得不一,应该是比较难于理解的一段。群友的心得我浏览后,感觉班长庄子、组友芳艳与群友简小影应该是具有代表性且理解比较深的三位。不过总觉得不重的内容与学、忠信、友、过居于游离状态。
关于不重的翻译,班长译为庄重,简小影译为自重,芳艳译为厚重。但是班长与小影同学的翻译中联系起来看就有点勉为其难了:不庄重、不自重的君子存不存在的问题。《论语》中的君子应该是嘉言懿行的仁德之士,这样的人会不庄重、不自重?而芳艳按钱穆先生的翻译,不重为不厚重,我觉得比较讲得通,与后文联系起来看,之不厚重的内容应该是学,即学之不重。学问、学识不厚重的君子难以形成权威,没有威严之感。接下来的理解也顺理成章:学问、学识浅的君子所学不会牢固。
孔子用下面三句话,指出如何做一个学厚识重的君子:亲近尽忠守信的贤人(以便向他们学习),不跟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多交值得自己学习的人做朋友),一旦发现了自己的过错不害怕改正(闻过则改)。通过这样,学习别人的长处,修正自己的错误,达到博学多才的目标,厚重自己的学识底蕴,成为一个有权威、有威严的君子。
注:因交作业时间将至,白天没时间写好,且将浅见略备,错谬之处请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