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热夹杂,小柴胡颗粒散寒又清热

很多家长跟我说,虽然看到很多书上提到感冒分寒和热,但是每当孩子病了,自己对着书一条条观察,还是很难判断孩子到底是属寒还是属热,比如说孩子发烧,可能早上发烧还比较低,下午睡完午觉又升到很高,或者白天不高晚上高,家长这个时候会觉得特别困惑,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好了。

其实,孩子的感冒除了寒热分明,还有一种特别常见的情况就是寒热夹杂。

人是复杂的个体,虽然最开始学习中医的时候我们都知道疾病要分寒热,但是真正在临床工作过的人会发现,很少会遇到单纯的寒或单纯的热的情况。每个孩子的体质也不一样,虽然相对成人来讲比较简单,但也经常会出现寒热同时存在的情况。

有的孩子刚开始因寒邪而病,但是在感冒的初期,错过治疗时机,没有及时控制住,那么本来在体表的寒邪就可能往里面走,但并没有完全到身体内部,侵入在半表半里,停留在少阳经,就是太阳经和阳明经表里之间。

这样不停反复,孩子就会出现发热和怕冷交替出现的情况,可能孩子中午还觉得热,到了下午就开始怕冷。如果孩子又发烧又恶心呕吐,发烧以后觉得口渴,但给他水喝,常常只喝一小口又觉得够了,这些情况都说明孩子是寒热夹杂,可以用小柴胡颗粒。小柴胡汤是张仲景针对邪在半表半里的情况提出的方子。这个方子属于经方,对孩子感冒寒热错杂的情况疗效特别好。小柴胡颗粒是根据张仲景的方子制成的中药颗粒剂,用起来比较方便,用开水冲一下喝就可以。它主要功效是和解少阳之邪,既能疏泄又能清透,同时顾护孩子的胃气。3岁以上的孩子,一次可以用一包。小柴胡颗粒中,有清热的药,也有散寒的药。其中柴胡是散寒的,性质升散,能透泻少阳之邪,还能疏泄气机郁滞,使位于半表半里的邪气得以疏散。黄芩是苦寒清热的,能清泄少阳半表半里之热。柴胡和黄芩是中医方剂里面非常经典的配伍,很多中药方里面都用柴胡、黄芩作为基本组成。

另外,半夏、生姜能够和胃止呕,党参、大枣、炙甘草用来益气健脾、兼补胃气。名医的中药方都有一个特点,在散邪的同时,会注意顾护胃气,而不是一味用苦寒的药,因为苦寒的药会伤及人体正气。孩子感冒也是一样,有的家长会心急,给孩子吃太多中成药类的感冒药,没有注意到里面很多成分都是重复的,孩子吃了太多寒凉的药物,伤及脾胃,机体就没有力气把病邪赶出去,就总是好不了。所以这一点千万注意,我们学习中医育儿知识,不仅是要学会一两种治病方法,更关键的是学会中医育儿的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