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践行深度工作的4个准则
1.工作要深入:6个策略
选定适合你的深度哲学
禁欲主义哲学,指摒弃或最小化浮浅职责,实现深度工作最大化。如计算机科学家唐纳德·克努特通过屏蔽个人邮箱,实现无人干扰的高度专注。
双峰哲学,指将时间分成两块,分别用于深度工作和其他事务。如卡尔·荣格隐居树林里的小石屋,将一部分时间用于不受干扰地写作;其它时间则用于在诊所看病、在大学讲课等。
节奏哲学,指将深度工作转化成常规习惯。例如链条法:每天坚持某个习惯,并且在每天完成后,在日历上划一个大大的红×,过几天就能连成一条链子。继续保持下去,这条链子会越来越长。
新闻记者哲学,指随时可插入深度工作。如记者沃尔特·艾萨克森因为工作的训练,让他养成了特别的工作习惯——只要有空闲时间,他就能立刻转入深度工作模式。
习惯化
通过养成严格内化的习惯,实现最大化的深度工作效果。如查尔斯·达尔文在雕琢《物种起源》期间,每天按照严格的时间,有条不紊地进行拆阅信件、思考、工作等。
定期放松大脑的三个原因:
第一,安逸时光利于提升洞察力。给有意识的头脑休息的时间,可以激活无意识头脑,从而理清复杂的工作挑战。
第二,安逸时光利于补充深度工作能量。保持专注需要自主性注意力,但它是有限的,而无干扰的休息可让自主性注意力复原。
第三,晚间安逸时光中放下的工作一般没那么重要。如果日程安排合理,白天的工作时间就已经达到每日深度工作的极限了,那么在夜里就没有足够的精力做到深度工作。
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俗子,一天能有4个小时,真正的进行深度工作这一件相当了不起了,休闲和安逸的时间有一个好处是什么?你们知道人的专注力是耗费精力的对吧?这个我们在很多本书里都提到过,一个人要长期专注或者控制自己,是需要耗费很多能量,这时候你需要休息,然后把它补充回来,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的大脑是不会轻易停的,你比如说你思考了一个特别严肃的事儿,但实际上你的大脑在潜意识的层面还在想这个,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很多人会在休闲的时候突然灵光乍现,有一个灯泡点亮对吧?有一个是突然想明白了这种感觉,就是休闲的时光所带来的灵感。
《深度工作》对追求工作质量和效率的人来说这是一本经典。里面印象很深的一个点是:多数人乐于去刷朋友圈;或利用碎片时间去手机娱乐,因为这是很轻松的事情,很容易取悦他人;很容易获得存在感;让我们停在舒适区域。而深度工作对抗的就是我们内心向下走向舒适区域的动力。就像薛定谔的熵增,我们太容易从严谨走向无序;从自律走向混乱;从年轻走向衰老,而深度工作是反熵增过程,因为只有约束自己才能对抗无序、混乱。
另外就是禁欲的专注,比如断掉手机,拥抱无聊,绝不分心。深度工作是不受干扰的情境下,不断提高个人认知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创造新的价值。使得个人的深度工作不可复制。
反思:合理利用255工作法则来完成学习,在一件事上集中注意,才能够让自己变得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