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想到这个话题,便会想起一个古老的故事。
从前,在一座寺庙附近住着一位老人。人们称其为“哭婆婆”,睛天她哭,雨天她也哭。寺内一老僧前去问她为何总是哭。哭婆婆向他陈述了缘由。原来,老人有两个已出嫁的女儿,大女儿一家是卖遮阳伞的,二女儿家是卖雨鞋的。天晴的时候,她怕二女儿家的雨伞卖不出去,她就哭;雨天的时候,她又担心大女家的遮阳伞卖不出去,还是哭。这样,老天不是晴便是雨,不是雨便是睛,老人的哭便无尽头了。老僧知道原因之后,便耐心的劝导,并且给她出了个主意,让她换个角度想想这个问题:天睛了,大女儿的遮阳伞就卖得快;雨天的时候,女儿的雨鞋生意就会好。老人的心思随着老僧这么一转,茅塞顿开,再也不哭了。
仔细想想,在社会这个大舞台上,生旦净未丑,样样角色都有,人人都会遇到许多困难。
比如,做官的有做官的难处,为民者有为民者的委屈。男人们说自己是“难人”,女人们说自己不易。城里人觉得车子太多,灰尘太多,噪音太大,远不如农村空气宜人,干净清爽。乡下人总觉得自己四季耕耘,劳碌不止,交通不便,生活不易,不像城里人生活得自在、有条理。
自古以来,人类社会就有官民之分。作为普通百姓,常常羡慕古代官员坐着八台大轿,出来进去前呼后拥,有鸣锣开道,威风凛凛;也羡慕现在的大小官员,有专车、秘书,每月有稳定的薪水。岂不知,当官的有当官的难处。古人如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做县令做腻了,弃官归隐;李白不适应朝廷中的阿谀奉承,发出:“安能摧眉折腰待权责,使我不得开心颜。”“但愿长醉不长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感慨,情愿流落僻远他乡。现代官员与古代官员相比,虽然没有伴君如伴虎的担忧,可肩上的担子远比寻常百姓重得多。大到总理周恩来,为国为民倾心尽智,呕心沥血;小到县委书记焦裕禄,为一方百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身患绝症,仍不忘全县百姓的温饱。这些古今官员,哪有寻常百姓生活的自在。不用考虑国计民生,不担负社会重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养得一家老人好好过日子罢了。由此可见,官有官的难处,民有民的优越。
啥事反过来想想,便心平气和,自满自足了。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永无止境地竖比横看,便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我这样说,并不是鼓吹人人都不思进取,而是要看自己的天分与条件。
人生在世,常常有金钱、权位、美色等诸多的诱惑。没当官的人一心想着当官,当了小官的人巴望着当上大官,而做了大官的人又觉得责任重大,事事不易,倒不如普通百姓自食其力,省心自在。处处有烦恼,人人有忧愁。如果能换个角度想想,便会满足现状,坦然自若。
除了官位,其实金钱的诱惑更大。然而,钱多了未必是好事。有的引火烧身,有的惹是生非,倒不如咱没钱的人,出入自由,夜不闭户。有一则故事讲得很好:一个旅游者在海滩上看到一个渔夫在晒太阳,便问他:“为什么不乘着好天气多打几网鱼?”通夫说:“多打又怎样?”那人说:“可以买大船替你干活。”渔夫问:“那又怎样?”那人说:“你就可以舒舒服服地晒太阳了。”渔夫问:“那你以为我现在在干嘛?”
故事虽然简单,却意味深长。我极为欣赏渔夫的观点。相信你同样也会受到启发。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换个角度看人生,就可以正确的面对金钱,面对权位,面对生老病死,换来心境的坦然。回归人类的本性,使你远离名利,远离喧嚣和纠缠,走向超越,走进一种至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