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星期一。
昨天下午学校报道一回来,妈,给你说个好消息。
什么好消息?明天休息?
不是,我又分到A2班了,年前我说期末考进步了你还不信我。
哦,不错不错,那是年级多少?
七十多名吧,老师没有明确公布出来。
孩子,年级前五十名有可能拿到分配生的名额,要是大小三甲,起码得是年级前三呀。
嗯嗯,我知道了。
反思:不知道他是真心还是敷衍,还不敢说太多遍或是刻意强调什么,现在不想吃学习的苦,以后总要吃生活的苦。
中午吃饭时,妈我跟数学和英语老师说了上课我都搬着桌椅坐在讲台跟儿,因为老师问谁愿意坐就说,我就说了。
喔,这积极性值得表扬,上课就得认真听讲。
我的重点不是这,我想说我该配眼镜了...
不是很严重的话,要减少用眼,我不建议你配眼镜,戴眼镜很丑的,毕竟是一辈子的事儿。
你不能因为丑就这样吧,今天也就中午一个小时的手机时间。
这已经不短了,按理说应该把手机收起来,游戏什么时候都可以打,中考只有这一次。
反思:无论孩子出于什么样的心理,既然提出来了,还是得认真对待,带他去检查确定一下还是有必要的。
3月2日,星期二。
中午吃完饭坚持先来一局游戏再打卡,我说应该分清主次,他说先做哪个不是一样的。
我说,明天起中午就不用开网了,不学习歇会眼睛也是好的。我起身穿外套准备上班,他来一句:放心吧,我会做的。
10分钟后到办公室,他微信告诉我打卡内容是开学测,需要60分钟。
我说即使需要6分钟,也应该先打卡再游戏。
反思:说了很多貌似“威胁”的话,又总是在孩子的央求下打脸重来。总觉得手机开网可以方便学习,减少晚上的任务,可以按时早睡早起,事实上,中午一会儿的时间,真正打卡也就是10分钟的时间。如果孩子主动些积极性,晚上写完作业再延长30分钟足够;如果他只是被动地应付完成、拖到不能再拖的时间节点再干,那这样的意义何在呢。
3月3日,星期三。
最近两天每晚作业都要写到11点,孩子不像以往那种抱怨老师留作业多,也未表现出不想动笔且拖延的迹象,也会主动说作业任务或拿作业给我看,这让原本对他中午一小时有时间玩手机没时间打卡行为有所微词的我有些不忍“唠叨或强制关网” 。一方面怕影响孩子的积极性,一方面怕他叛逆起来干脆破罐子破摔,毕竟刚开学分了班,在各种新开始新起点未来一切皆可能的声音熏陶中,目前的各项表征还算优秀。所以,我有些纠结要不要说一下,还得找个合适的机会。
3月4日,星期四。
中午去吃米线,孩子点了最爱的肉夹馍和面筋小吃,嚷嚷着吃完要尝尝这儿的羊肉串,我说好。见他情绪不错,我说吃完饭回去把昨天和今天的打卡完成了,他说晚上吧,我说晚上写作业到很晚了,打卡也要不了多久时间,他说中午不想干、没啥... 用字没说出口,瞥了我一眼:我错了,不是没用,是我确实不想弄。我说那中午的一小时时间用了玩手机就等于周末前花费了5个小时在手机上,我怀疑我给你开网的意义。他说,你说的对,我先去完成打卡。
3月5日,星期五。
抄写重点例句包括翻译内容,再仿写一句;书写认真,效率和质量要达标。这是最近的每日打卡要求,你清楚吗?
嗯,我知道呀。
知道要求,明确标准,也被老师表扬过做的好,为什么不能认真对待呢?
我该做的都做了呀,目标是仿写,就是没有抄写例句和翻译。
同样是完成一次任务,你这么敷衍,是本身抗拒这个任务,还是觉得敷衍也是完成?
我完成了呀,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了。你看这是我仿写的内容,你跟例句比一比。
我看了看作业本,听他说的头头是道,短时间内他是转不过来这个弯的,不想再跟他争辩了,再找机会慢慢引导吧。
3月6日,星期六。
妈,我周三体育课感觉膝盖拉伤了,今天不想上篮球课了,我跟你去跑步吧。
拉伤了跑步没事儿?
没事啊,只要不做跳跃性的动作就没事儿。
哦好,那就不去吧。
最近两周的篮球课感觉兴趣都不大,稍有点耽搁就不去了,这是进入了倦怠期?
3月7日,星期日。
每次看到孩子低着头拿手机看,不管学习任务是否完成,心里都不勉有些焦躁,总感觉孩子逮住空就玩手机,没有丝毫主动学习多学习的自觉性。这个时候总是想啰嗦几,他听了还跟我急,一副我管太多的样子……
两个人针尖对麦芒下,我又忍不住控诉他手机使用时间长了要限制了要断网了,此种状态下绝对是谈崩了的节凑。
可要是在正常沟通下,他有理有据地跟我争取手机使用,或是表现也算不错的情况下,我又总会被他说服依了他的心愿,这是真的觉得他讲的可行还是自己心太软不忍打击伤害他呢……
感觉自己要分裂……在沟通交流方面不够了解孩子和自己,在处理手机问题上不够坚硬不够狠心,到底要不要坚持控制手机,怎么控制,哪个方式当时比较适宜,既能管控好又能让大家都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