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高考的第二天,怕堵车早起草草收拾东西回老家,途经许多大酒店,门口停着好几辆大巴车的肯定有高三学子住在里面,我喊女儿看向车外的大巴,告诉她,等以后她高考也会像这样住酒店,“放狗屁”“住学校或家里”孩子爸爸秒反驳道。原来他高考就是住在学校寝室的,我表示不可思议,这种和平时学习生活一样没有多大变化,就是到离学校不远的一个中学去考试而已,会少一些内心的波澜,其中也会省去许多麻烦。我想他其实期许女儿和他成为一中校友吧!
我也跟着畅想十年后的高考。我说,我们还不如带女儿到一中门口去感受一下高考的氛围,家长的期盼的目光,和校门口水泄不通的紧张气息。让自己的感官变得锐利一点,而不是什么都漠不关心,什么都无所谓,钝里钝气 。他说,“去干嘛,不要去添乱了,家长也不应该去,就是考个试而已,去了更不好”,我有在心里点头称是,做儿女就怕辜负父母的殷切期望,不愿父母为自己忧虑。
在我高考前一周的下午,学校放假要自己复习了。 大巴不直达我们村,到临近路口后还有许多路要走,我们家就在高速路边上,为了不走更多的路,我和同村的一位同学上了高速路应急车道(有时巡逻的警车会驱赶我们,我们比交警叔叔想得顽强得多,驱赶警报器一响我们就翻越护栏出去,等巡逻车走远我们又翻越护栏上道,现在想来还真是虎,下雨天车胎刹车也刹的慢是我们那时候根本不会去想的问题),背着重重的书包打着伞,风雨越来越大,我们的伞也只罩住上半身和书包,鞋子进水已经咕叽咕叽唱歌了,裤腿紧贴着皮肤,一辆辆汽车拖着尾巴一样的雨水从我们身边疾驰而过,那一瞬间风声雨声都被放大,伞也不自觉像要脱离我的手跟着往前跑,唰一下从身边呼啸而过的每一辆车叫人觉得有点怕又有些过瘾,雨声太大我们两人只能默默快走,想自己的心事。
六天后,我背着粽子挥手告别家人,又走很长的高速公路应急车道,再搭大巴去和同学汇合,很少去县城的我们还在貌似大通河畔或者老爷山脚下的湿地公园溜达了好大一会儿,只记得歇脚的时候拿出书包里的粽子,在石桌凳上吃起来。这种考前的松弛感不正是因为没有家长送考的压力吗?记忆中宾馆的大床上睡了好几个同学,新的环境加考场的压力,我们辗转反侧,和最好的朋友秀不知谁起的意(喝酒的应该也不止我俩,感觉一个房间住了不少人,那凤玲应该也在列吧,十六年了,记不详细了)买了啤酒,微醺一下就睡觉了,高三最后那一个月里吧,班上同学分别之前聚了几次,有了喝点小酒的爱好,所以才有那晚我们喝啤酒的事。我们很会掌握分寸只是小酌也不影响第二天考试,考试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秀的英语比我好十万八千里,但最后总分只比我高一分,尽管我的分数不高我也觉得满意,因为那时候我对这一切都很没感觉,日子浑浑噩噩嘻嘻哈哈的过,没有明确方向没有更高要求,只要和大家差不多进个大学的门就可以了。毕业多年后才发现大学和大学的水准也差十万八千里,如云与泥,很难能相提并论。
高考结束那天下午,回家的班车等了好久都没等到,我和秀摆手拦下了警车,希望能捎一段路,警察叔叔说你们居然敢搭警车回家,语气里全是一个字“服”,哈哈,本来一个人不敢做的事,有了另一个人作伴,就让畏畏缩缩变成了迈开脚甩开手,嘻嘻哈哈一起走,大概这就是友谊的魔力吧!
今天一个酒店门口学生路队整齐,我说“他们怎么这么早?”老公说:“那睡得着啊?”我点头说是,想起了高考那晚我和秀一起喝过的啤酒,和属于我们的松弛感满满的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