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加书香澜梦第三届爱情主题积分赛活动。
一、岁月留痕,情暖小院
一栋略显陈旧的二层楼带有一个不太规则形的小院里,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柚子树,还有两棵郁郁葱葱的四季桂,整个小院子在芸香和桂花香里浸染。
小院大门旁两侧花台里,一边栽着几棵牡丹花和月季花。一边种着小葱和大蒜,还有几棵紫苏在绿色群乡里像花儿一样伸头探脑,那紫色的叶子分外娇媚。
阳光透过窗玻璃斜斜的照着客厅旁边的白色鞋柜上,鞋柜边坐着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妇人,她就是我的大姨。她坐一个塑料小板凳,手里拿着一双男士黑皮鞋,正弯腰弓背,专注地为大姨父擦拭着那双旧皮鞋。
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缝隙,洒在她那已不再年轻灵活有几片老人斑的双手上,每一次擦拭,都仿佛是在与岁月对话,皮鞋在她的悉心照料下,渐渐焕发出柔和的光泽,就像他们这走过大半辈子的婚姻,虽历经沧桑,却依旧有着动人的温情。
大姨父坐在一旁的木椅上,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眼神始终追随着大姨的动作。他的这双手,曾经在煤矿的黑暗深处挥舞,搬起一块块沉重的煤块,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也曾轻柔地为年幼的孩子擦拭泪痕,为生病的大姨端水喂药。如今,这双手布满了岁月的伤痕和老茧,却依然稳健有力,只要大姨需要,他总能第一时间搭把手。
到饭点了,大姨父洗洗手走进厨房,他系上那条洗得有些发白的围裙,从冰箱里拿出来早晨和大姨一起去菜市场买的排骨和莲藕,还有刚从从菜地里摘回来的红菜苔。
大姨父熟练地剁排骨,焯水、放进锅里翻炒。大姨也洗了手进来,剥掉红菜苔大头的菜杆杆皮,掐短放入盆里洗,锅碗瓢盆的碰撞声,哗哗的水流声,在狭小的厨房里奏响一曲温馨的乐章。大姨递调料、端盘子,两人偶尔说上几句家常,或是互相打趣,那画面温馨如午饭桌上的几盘菜一样,生动诱人。
饭后,大姨洗碗,大姨父稍作休息,他们一起去地里干活。虽然到了古稀之年,他们除了种菜,还种了水稻、玉米、花生和红薯,一年四季地里活都干不完。就这样,他们还养了两头猪,十来只鸡。都说自己家种的养的时候健康食品,他们每年给两个儿子一个个女儿都是送猪肉,鸡,菜和粮食。
逢假期孙子和外孙回来,大姨父就带他们到地里,教他们如何辨别庄稼的特点,怎样给土地松土施肥除草。孩子们围在他身边,听着那些充满智慧的农事经验,眼中满是敬佩与好奇。而大姨则留在家中,整理家务,做好饭菜等待他们回来。这样的日子,简单却充实,如同一首悠扬的老歌,在岁月的长河中缓缓流淌,唱响着属于他们一家的幸福旋律。
二、缘起青涩,情定终身
大姨父人生中的第一双像样点的鞋,是大姨为他做的布鞋,还是纳的千层底。
那时的大姨父的大哥才是我真正的大姨父。大姨父的母亲早逝,家中兄弟三人与瘸腿多病的父亲相依为命。生活的重担早早地压在了他们稚嫩的肩膀上,可即便如此,大姨父三兄弟从不曾抱怨命运的不公。
特别的作为大哥的大姨父除了把地里庄稼活干得好,常常到附近的煤矿去做临工,因为做事勤快踏实,又善于观察思考学习,改善了井下矿工喝水和照明问题,被煤矿领导看中破格录用为正式工人。
说起先前的大姨父和大姨也是姻缘天注定。当年外公家孩子多有七个,家庭成分不好,一直家徒四壁。好不容易分田到户,还是吃不饱肚子,为了维持生计,外公只能出去做货郎,挑担出去走街串巷或者翻山越岭卖些日用品或小玩意儿。
那天,外公像往常一样挑着担子行走在山间小道上,却因饥饿和劳累晕倒在了杨家岗的山路上。恰巧,年轻的大哥徐晟从煤矿下夜班回家路过,他毫不犹豫地将外公背回了家,还把自己家里仅有的几个红薯拿给外公吃。等外公身体稍微缓解,要继续赶路时,大姨父又悄悄在箩筐里放了两个红薯。外公感动不已,回到家中便和大姨说起这个事,有心将年龄相仿长相清秀的大姨许配给这个善良勤劳的小伙子。
得知此事后的大姨,心中虽有些羞涩,但更多的是对大姨父人品的肯定和欣赏。她知道,这个小伙子虽然家境不宽裕,却有着一颗善良的心,愿意帮助别人,这样的品性难得。
正好在杨家岗附近住的一户人家的男人是以前和外公一起曾被抓壮丁的兄弟,通过再次了解,外公全面了解这家人都是忠厚善良,又勤快踏实,便让他从中说媒。
有这样的喜从天降的好事,大姨父一家喜不自禁,很快上门提亲。在那个年代,上门看家的女孩子都会为男孩纳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我心灵手巧的大姨为大姨父做了一双鞋,但是到他家看到他两个弟弟踢拉着半截子捡来的旧布鞋,父亲穿着露出脚趾头的鞋后。大姨回家后到山上挖黄姜,采金银花卖到城里药店,换钱买了碎布,在昏暗的煤油灯光下熬夜给大姨父的父亲和两个弟弟各做了一双布鞋。
不久,大姨他们两人在亲朋好友的祝福声中,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开启了他们相伴一生的旅程。婚后的生活,依然生活困难。为了改善家庭条件,大姨父决定继续在煤矿做事,他凭借着自己的勤勉踏实,工资也慢慢提高。而大姨则在家里操持家务,照顾老人和孩子,夫妻齐心协力,日子喝水也是甜的,一家人脸上都有了笑意。他们先后迎来了三个孩子的降生,看着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大姨父更加努力地工作,他要给这个家一个安稳幸福的未来。
他想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每次矿上发了工资,他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交给大姨,让她帮忙补贴家用,自己则穿着那双早已磨破的布鞋,在煤矿的泥土路上来回奔波。每次上班他第一个到井下,在一百多米的黑兮兮的井下,他是那个干活最有力气的人。
还是个青涩腼腆的大姨父的大弟弟徐真,常常跟着大哥在煤矿上做着临时工,拿着微薄的工资,却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爱情的渴望。而大姨,作为他的大嫂,心疼这个从小没了娘疼爱的孩子,眼看他到了成家的时节便用自己的积蓄给他又买了一双新鞋,让他能体体面面地去相亲,见一个姑娘。
三、晴天霹雳不幸降临
然而,命运似乎总爱和他们开玩笑。
那天早过了下夜班大姨父回家的时间,大姨父没有回来。对面山坡上匆匆走过来两个人是大姨父矿上的领导,见到大姨,说了一句:“赶紧去矿上,徐生出事了。”
大姨得知消息后,如遭雷击,痛哭失声,一下子昏厥过去。急救醒来后的她,眼神中满是惊恐与担忧,她无法想象没有大姨父的日子该怎么办。看着神志不清的大姨,大姨父的大弟弟徐真强忍着眼泪,轻声安慰着她:“嫂子,我们赶紧去照顾大哥吧,大哥会好起来的。”
大姨和大弟弟到医院,大姨父全身包裹,已经昏迷不醒。住院期间,大姨每天都守在病床前,为他端茶倒水、喂饭擦身,眼神中满是关切与柔情,拉着大姨父的手说着孩子们的事。她还四处打听偏方,希望能找到治愈大姨父病痛的方法。那些日子里,大姨仿佛瘦了一圈,但她从未有过一丝抱怨,因为她知道,只要大姨父能好起来,自己受再多的苦也值得。
但是十几天后,大姨父没有醒来,没说一句话还是撒手人寰。大姨再次昏厥,救醒之后整个精神崩溃了,开始胡言乱语,一会哭一会笑一会闹,孩子的呼喊和哭闹有时看都不看一眼,有时又上前不管不顾的脱下写鞋子去打骂孩子。医生诊断是受刺激严重,神经错乱了。当时最大的表姐六岁,老二五岁,最小的表弟不到两岁。
外公外婆接回大姨和表弟在家照顾。
四、错位人生,爱的接力
几天后,大姨父的大弟弟,他换上了大姨父的衣服,装成大姨父的样子,来接大姨去沙市看病,回到家里照顾三个孩子。他深知大姨对大姨父的感情,也明白这个家不能没有顶梁柱,所以他愿意用自己的方式,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他给大姨熬中药,尝过再哄着大姨喝中药,给大姨唱歌听。
曾经,大姨父的哥哥,也就是大姨原本的丈夫,他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但大哥在煤矿事故中不幸离世,大姨因悲痛欲绝引起精神崩溃,神经错乱,三个年幼的孩子在角落里瑟瑟发抖。而大姨父,在哥哥的噩耗后,看着嫂子崩溃憔悴的模样和孩子们无助的眼神,内心百感交集。他与相亲对象坦诚了家中变故,表示要照顾嫂子和孩子,希望对方能理解。那姑娘虽也善良,但面对这样沉重的家庭负担,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开。
回想起过去,大姨父原本有着自己的生活轨迹。他和哥哥一样,在煤矿上辛苦工作,攒着微薄的工资,幻想着未来能有一个温暖的家庭。那时的他,正准备迎娶自己的对象,开启新的人生篇章。而大姨,作为他的大嫂,也在为他的婚事操心,就像当初为哥哥操办婚事一样。
他和对象分手,毅然决然地承担起了照顾哥嫂和三个孩子的重任,这一照顾,就是一辈子。一年多时间里他照顾大姨无微不至,将三个孩子视如己出,用自己的爱为这个家撑起一片天。大姨在大姨父的细心和爱心的照顾中,病情慢慢稳定,又慢慢康复。
一天大姨好像突然醒来,发现这个大姨父不是以前的“大姨父”。大姨对大姨父的选择感到震惊与不安,“不,你不是徐晟,你是徐真——你是大弟。你应该有自己的生活,你不要再住我家了,你都是要成亲的人了。”
大姨父没有丝毫犹豫,他告诉大姨:“嫂子,以后这个家就交给我了。我们就是亲人,一起把孩子们养大。”
“不,不,不不,不可以!我可以养大孩子的,你还年轻,你知道吗?我是你的嫂子,我还大你好几岁。你应该有你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能耽误你,拖累你。”
大姨父说:”你不要赶我走,先让我帮忙一起照顾孩子们吧。”大姨不理他转身也不给他一个好脸,但大姨父依然用心帮忙照顾孩子们。后来矿山来人给大姨一笔抚恤金,还通知让大姨父的大弟弟去顶班,大姨父的大弟弟也成了一名煤矿工人。
他每次回来就是把钱给大姨,帮家里劈柴担水,帮大姨到地里种麦子油菜,陪孩子一起做家务。他还托村里的老人来劝大姨,“以前是大姨照顾他们,现在让他来照顾大姨和孩子们吧。”
以前的对象看他成了煤矿工人,依然是相貌堂堂,那么阳光俊朗,想回头再续前缘。她给大姨父徐真送来了两双绣花鞋垫和一双布鞋,大姨父接都没有接一下,说:“你送给你应该送的人吧,我不是那个合适的人,我已经下定决心了我要娶我的嫂子,好好和她过一生。”
在大姨父持之以恒无微不至的照顾中,种地收割稻子麦子,劈柴担水,庄稼绿了,又熟了,一茬又一茬。大姨坐在昏黄的油灯下,手持针线,一针一线,细细密密的纳鞋底,做鞋梆子,给孩子们做鞋,给大姨父做鞋,一双又一双。
有一天大姨生日,大姨父买了孩子们爱吃的猪肉和大姨爱吃的糯米酒回来,并亲自下厨炒菜做饭。饭桌上,大表姐看着大姨父说:“二叔,你对我们这么好,你不是爱我的妈妈吧,你只是同情她和我们吧。”大姨父和大姨一下子都红了脸,大姨叱喝表姐:“不要乱说话。”
大姨父看着大姨,满脸的郑重和深情的说:“以前我一直称呼你嫂子,我想从今天开始叫你秀兰。外面的人说什么我不管,但我是真心想和你成为一家人,你和孩子们都是我最爱的人!”
那一刻,大姨仿佛看到了希望,不仅感受到了温暖还有热量。他那坚定的眼神和为这个家所做的一切,她知道,这是命运在悲痛之后给予的一丝慰藉,她也渐渐放下了心中的顾虑。
大姨上街给孩子们和自己各买了一件新衣服,她不仅给大姨父买了一套衣服,还给大姨父买了一双市面上最新式的锃亮皮鞋,他们一起携手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
五、风雨同舟,情深似海
婚后的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般容易。大姨父要同时扮演父亲和丈夫的角色,他努力平衡着家庭中的各种关系。孩子们起初对这个突然“二叔变爸爸”感到陌生和抵触,大表姐教唆着小表妹她们一直还是叫“二叔”,大言不惭的说“我们只有一个爸爸,他已经埋在后山上了,谁也不能代替他。”
他一休假回家就早早起床,为孩子们准备可口的饭菜。
他们门前有一条河,河上面没有桥,只有一根长长的电线杆,每次上学要过河才能去学校。平时他们就骑着电线杆,两只手撑着一点一点的移动着过河,回家也是这样耗费很多时间。
大姨父只要回家就背着他们过河,一趟又一趟运送着三个孩子。他有时候回来叫上他小弟从山边抬着一块块大石头放在河里做过河墩子,他光着膀子,穿着大裤衩把一个个石墩子垫平垫稳当,这样上学方便多了。
但是只要大姨父回家,他还是要去接送,去背着三个孩子过河。以至于多年后有桥了,表姐他们每次走过河边都想起大姨父背着他们过河的样子,大表姐还说,连大姨过河,大姨父都抢着背着她过河,说要体验一下“猪八戒背媳妇的感觉”晚上又耐心地辅导他们功课,陪他们玩耍。小表弟不管大姐的教育,就是叫“爸爸,爸爸”,像一个小跟屁虫跟在大姨父后面。
大姨看在眼里,心里莫名硬生生的疼痛。她知道大姨父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孩子们也让她心疼,还有对前大姨父的怀念让她有时也悄悄落泪。
善良的大姨,只有加倍的对大姨父好,做大姨父爱吃的红烧肉,把大姨父打扮更年轻了。她为大姨父的父亲和小弟弟做饭、洗衣,关心小弟学业和生活。每当他们遇到困难,大姨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给予他们最贴心的安慰和帮助。
大姨父的父亲,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好。大姨每天都会为他准备可口的饭菜,。她用自己的善良和耐心,让老人感受到了儿子般的关怀。老人常常感慨地说:“我们家靠的就是秀兰。”大姨父的小弟,他考上了师范大学,做了一名老师,常常回家看望家人,把大姨当亲姐姐一样尊重和照顾。大姨父的父亲,更是把大姨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对她疼爱赞赏有加。
大姨父会给大姨买雪花膏,买回来就肆意妄为的给大姨往脸上手上抹上厚厚的一层,美名其曰是补偿皮肤平时的亏空。他出去看见别人女子穿着的衣服好看就会悄悄买回来给大姨。夫妻二人相互扶持,渐渐地,孩子们也接受了这个新爸爸,他们会在父亲节为大姨父送上亲手制作的礼物,会在他下班后为他递上一杯热茶。
大姨父为了这个家,放弃了自己原本可能拥有的孩子,他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了这三个孩子身上。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考学或者学技术,找工作,成家立业,有了孙子外孙,他脸上常常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又是一年大姨的生日,小表妹对大姨父说:“二叔,您爱我们母亲的吗?你有没有后悔当年的选择?我很多时候想叫您爸爸,但是叫不出,叫二叔习惯了。”
“你们不知道你妈妈年轻的时候是多俊俏多能干的女子,能娶到你妈妈是我的福气,感谢都来不及哦。”
而大表姐直接来了一句“我们虽然叫你二叔,但在心里,你就是我们的爸爸,就是我们的亲娘老子一样。”
小表弟说:”爸爸,爸爸,爸爸爸爸.....她们笨,不会叫你,我加倍儿叫您,我加倍儿照顾好您!”
“就冲你对我们妈妈的好,我们都爱你!你还对我们这么好,哪个对你大声一点我们都和他过不去!”
大姨笑了,大姨父看着大姨也笑了,他们一起经历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一起面对生活的起起落落。岁月悠悠,时光流转,大姨和大姨父的爱情故事,就像一首古老的歌谣,在这片土地上轻轻传唱,诉说着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诠释着爱情与亲情最真挚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