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克卢汉主义的媒介技术认识论,就是麦克卢汉学派研究在人的认识活动中媒介技术是如何延伸人的感官和架构人的感知方式的哲学学说。
它的核心观点是:不断进化的媒介技术以其特有的技术规则不断改变并决定着人的感官比率和感知方式。
麦克卢汉用一生的时间提出了四个特别重要的命题,这四个命题一直沿用到我们今时今日。
这四个命题是:媒介即讯息、媒介是人体的延伸、热媒介冷媒介、“地球村”,这是人的一些主要延伸及心理影响和社会后果。
1、媒介即讯息
当麦克卢汉提出这一理论时,很多人都不能理解他,大家都在说媒介就是媒介,怎么能把媒介说成是信息呢?
两者怎么可以等同?其实,麦克卢汉用这种方式证明了媒介对人们的重要性,讯息是重要的,而媒介只是一个传播工具,那么用重要的讯息来强调媒介的重要性是可以被理解的。
至于麦克卢汉提出的媒介即讯息这个理论,麦克卢汉进行了很多解释。
即任何媒介(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十几年前,人们对此也许半信半疑。
都觉得媒介、工具作为一种形式而存在的话并不是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他们在为谁服务,得到了什么反响。
人们的习惯性思维阻碍了人们看世界的眼光和创新能力,人们对于媒介的这种新的革命是充耳不闻的。
其实,我国的四大发明就是很好的例子,造纸术和印刷术导致了纸质媒介的产生,火药推动了军事的进步,指南针则为现代的导航技术做了铺垫。
由此可见四大发明作为媒介就已经改变了整个世界,改变了人类历史,这难道不是很有利的说服例子吗?
麦克卢汉提出的新兴媒介不也是正在继续改变着世界,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思维吗?
新兴的高科技不是也正在加速度改变世界和人类自身吗?然而今时今日,他的观点得到了更多人的理解和赞同。
2、热媒介、冷媒介
如何理解冷热媒介?首先, 要明确麦克卢汉口中媒介的所指。
麦克卢汉的研究并非仅着眼于传统概念上的媒介,而是站在泛媒介论的视角上, 即所有的技术都是人类联系外界的媒介。
因此,在解读冷媒介和热媒介时,不妨将其视作冷技术和热技术。
冷媒介和热媒介中,冷和热的意义与我们常说的对温度高低的描述不同,而是分别比喻“信息清晰度低、个人
参与度高” 和“信息清晰度高、个人参与度低”,信息清晰度是指信息的表意能力, 信息量大、表意清晰,信息清晰度就高。
个人参与度指个人在接收信息过程中的投入情,调动的感官越多、越主动集中注意力,参与度就越高。
冷媒介信息清晰度低,所以需要人们主动参与以弥补缺失的信息;热媒介信息清晰度高,不需要人们投入太大的精力。
以电影和电视为例,麦克卢汉称电影是光照射的媒介,因为电影的画面是放映机照在荧幕上反射给观众的,每一个瞬间,观众看到的都是完整的画面,这样的画面充满信息,很容易被观众接收;而电视则被称为光透射的媒介。
电视的技术是不允许直接投射画面的,观众看到的是电视机通过快速扫描而留下的视觉暂留,所以观众在瞬间看到的仅仅是“马赛克”,也就是扫描线,要将无数条扫描线拼凑成画面,需要人的主动参与。
因此, 电影是热媒介, 电视是冷媒介。
3、媒介是人体的延伸
媒介是人体的延伸,这个理论堪称是麦克卢汉思想的精髓。
他认为媒介无处不在,凡是人和人之间、人和事物之间产生的联想都可以看做是媒介。
麦克卢汉把我们所有的进步与发展都看做是媒介的一种延伸。
按照他的观点来说,广播是耳朵的延伸,书籍是眼睛的延伸,衣服是皮肤的延伸,车轮是腿的延伸,电视是眼睛和耳朵的延伸等等,总之,媒介就是人体的延伸,人要与周围的事物发生关系,就必须通过媒介。
4、“地球村”
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曾经预言:随着电子媒介的发展,世界将日益成为一个地球村,这就是他提出著名的观点“地球村”。
之前人们根本不相信这个预言,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如今的我们越来越能够证实他的预言变成了现实。
麦克卢汉所提出的: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这是一个著名的公式,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世界,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这个视角。
如今,只要通上电,信息就可以迅速的从世界各地流过来,并能被储存和检索。时空已经无法限制信息的交换了。麦克卢汉的地球村在技术上已经实现了。
网络改变了一切,包括人们的工作、生活、思维方式等等。我们可以不用每天朝九晚五的赶去上班,不用规规矩矩的坐在办公室开会,只要每人一台电脑,连上网络就可以视频进行开会;我们不用翻阅大量的资料去查找自己想得到的信息,只要鼠标轻轻一点进入搜索引擎就可以轻轻松松的找到你想要的信息;以前一个电话可以解决相思之苦,有了网络即使异地恋也可以天天网上视频解决相思之苦……这些都是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