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头上还摊着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这边又读到了《中国不缺董事长,缺少一个贾宝玉》。
读着贾宝玉琴棋书画诗酒花的写意生活,眼前浮现的是《红楼梦》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刘姥姥醉卧怡红院”中,刘姥姥在大观园吃茄子的画面:
刘姥姥笑道:“别哄我了,茄子跑出这个味儿来了,我们也不用种粮食,只种茄子了。”
......
刘姥姥细嚼了半日,笑道:“虽有一点茄子香,只是还不像是茄子。告诉我是个什么法子弄的,我也弄着吃去。”
凤姐儿笑道:“这也不难。你把才下来的茄子把皮刨了,只要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肉脯子合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豆腐干子、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拿鸡汤煨干了,拿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坛子里,封严了;要吃的时候,拿出来,用炒的鸡瓜子一伴,就是了。”
今日又专门百度了“鸡瓜子”的做法,我们单单做鸡瓜子也是够劳神费力的了,这道即吃不出茄子的味道,更看不出茄子模样,被刘姥姥惊呼“我的佛祖!倒得十来只鸡来配它,怪道这个味儿!”的“茄鲞”,也只有贾宝玉这样富家大室才能享受的吧!
贾宝玉们锦衣玉食诗情画意的生活,离我们这些虽不必再为柴米酒盐酱醋茶而发愁,却仍不得不为房子、为成家立业、为孩子的校区、孩子的前程而奔波卖命的普罗大众实在太遥远。
现实中的我们要想过的有滋味一点,不但左手要抓住眼前的苟且,右手还要抓住诗和远方。
你看,即使贵为贾宝玉们,在让人羡慕嫉妒恨光鲜靓丽的生活下,也要在贾政的训斥和大板子下苟且,在薛宝钗读读“仕途经济的学问”下苟且,在史湘云“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下苟且,离开贾府这强大的物质基础,他的如诗般的生活可就真成了远方了。
没有物质支撑,那些不愿苟且的人最后都怎么样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水田园诗派的掌门人陶渊明老先生为我们描绘的诗和远方,不知道让多少人沉醉。
他老先生也确实是天天沉醉其中——是真醉,他嗜酒成性。
他固穷守节一直为世人所敬仰,但他归隐乡野却不事农活,即使在“夏日抱长饥,寒夜列被眠”的穷困潦倒中,朋友的接济也立马送到小酒店换酒。诗仙李白有诗云“陶令日日醉,不知五柳春。”
鲁迅先生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呢?”
我们的榜样应该是他们——在苟且的生活中仍然坚守着诗和远方的人。
比如我国著名钢琴家孔祥东。
孔祥东早年家庭生活拮据,母亲发现小祥东对音乐的喜爱,买不起琴,就把钢琴的黑白键盘按实际大小画在纸上,压在桌子的玻璃板下,祥东就弹着这架“纸钢琴”,在妈妈的歌声中开始了钢琴启蒙。
在纸钢琴上演练了一年多后,当他第一次听到真正的钢琴发出的声音的时候,那美妙的音色就深深地吸引了他。
为了能弹上10分钟15分钟的真钢琴,小祥东开始了东跑西颠的求学之路——借邻居、亲戚、朋友家的琴练。因为别的孩子也要练琴,最多只能弹30分钟,而为了这30分钟,因为舍不得钱坐公共汽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路。
每次离开钢琴他都恋恋不舍,那时的他是多么渴望有一台属于自己的钢琴啊!那个时候,他才五六岁,弹上真钢琴,就是他的诗和远方。
后来孔妈妈看祥东这样练下去不行,在他六岁那年,倾家荡产把能卖的东西都卖了,才只有80多块钱,又借了700多,花了840元买了台琴键滴滴嗒塔、左右摇摆的旧钢琴,看着这台破钢琴,妈妈即郁闷又内疚,摸着祥东的头对他说:“东东,妈妈太委屈你了,妈妈让你学琴,却让你弹这么差的琴。”小祥东一把抱着妈妈说:“妈妈,不要紧的,总算有我们自己的琴了,只要会发出声音来就好了,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去赢个新的钢琴回来。”
1974年,他六岁,“买个新钢琴回来”,就是他的诗和远方。
1988年,他20岁时,在美国(Gina Bachauer)国际钢琴比赛上获了第一名,并获得了一架钢琴,实现了他6岁时的诗和远方——等我长大了,我一定会赢个新的琴回来。
还有孔祥东的妈妈林幼陵女士。
当年为了买那架旧钢琴,不顾丈夫的反对,更是吃了两年多的萝卜干咸菜加稀饭,靠着为左邻右舍裁剪缝补衣服赚钱。
随着孔祥东的继续深造、国内国际参赛,孔妈妈更是越来越感受到经济的压力,1986年,41岁的时候,在不懂日语的情况下远赴日本闯天下。
语言不通,背井离乡,举目无亲,夜深人静时想起儿子就泪流满面,一度忍受不住想回国。但回国儿子的诗和远方怎么办?那也是自己的诗和远方啊!
凭着她的聪明才智和顽强毅力,她终于闯过了语言关。又借着早年裁剪缝纫打下的基础,考入服装设计公司。
在设计公司,有心的她主动要求转岗,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学习精进,掌握了全套服装设计技能后,成立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工作室。凭借设计新颖,工艺精良,讲求信誉,很快在日本站稳了脚跟,不但成就了孔祥东的诗和远方,自己的人生也开了挂。
还有我的文友陶薰老师,一位有着家国天下情怀的高中数学老师。
她在《你的苟且,是谁的跳蚤?》中写道:现在的教育大环境可以说处处苟且,我本来满怀教书育人的教育理想,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也必须每天都在研究,怎么教学生考试,揣摩出题人的意图,不断给学生总结解数学题有哪些套路。
在这样的苟且中,她一直挣扎着想要做一点和最初的教育梦想有关的事情——读书、关心数学的发展、关心数学与生活,想要给学生一个能够信服的理由:学数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还代表着思维方式的提升,大脑系统的升级。
她说,或许,这就是我在苟且之中,能够看到的远方。与其诅咒捉不完的跳蚤,不如默默走向自己的诗和远方。
斯科特·派克的《少有人走的路》开篇第一句既是:人生苦难重重,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真理之一。
斯科特·派克是美国杰出的心理医生,在日常门诊和临床工作中,亲眼目睹许多逃避现实生活而又因此陷入痛苦混乱中的人。心灵之痛,甚至比肉体之痛更加难以承受。所以他认为,只要我们真正理解并接受“人生苦难重重”这一点,我们就不会对人生的苦难耿耿于怀,进而会积极想方设法解决问题。
眼前的苟且是我们追求诗和远方的物质基础,而诗和远方是我们苟且中的希望和慰藉,是滋养心灵的良药,两者都不可偏废。
心中有朵花,看见世界全是花。愿我们能左手苟且,右手诗和远方,在眼前的苟且里,诗意地过着。
推荐阅读:
不改变自己,到哪里都是苟且
愿我们有仰望星空的慌张,更有脚踏实地的从容
在眼前的苟且中过出点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