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了《伦敦最后一家书店》,放下书后,书中的情节依旧历历在目,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但留给我最多的就是感动,是书籍为人们带来的感动,是坚韧的伦敦人带来的感动。
《伦敦最后一家书店》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二战期间,一家曾经凌乱不堪的书店和一个不爱读书,最后却因为一本《基督山伯爵》而从此爱上读书,并能在战火中用书籍给人们带去希望的女孩格蕾丝的故事。
《伦敦最后一家书店》的作者是美国作家玛德琳·马丁,她是《今日美国》和《纽约时报》畅销书作者,历史小说作家。她曾经在德国军营中度过了大半童年,因此对历史有着特殊的情感,对战争也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她的这本《伦敦最后一家书店》,在让人们回忆二战历史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书籍的力量。
书里的年轻女孩格蕾丝因为难以忍受舅舅一家对她的刻薄,和好友薇芙来到了伦敦,她们想在伦敦开启自己新的生活。
格蕾丝在阴差阳错之下来到一家叫“樱草山书店”的书店做店员。因为格蕾丝的到来,原本凌乱不堪的“樱草山书店”也从此改变了它的命运。
格蕾丝刚来书店时,书店简直有些惨不忍睹,书架上早已落满了灰尘,而且杂乱不堪,可是经过格蕾丝几个月的打理后,书店焕然一新,并且来书店的人也络绎不绝。
不过此刻,伦敦正经历着炮火连天。
一到夜晚,伦敦就会遭到敌军的轰炸,人们心中充满了恐惧,不知道在何时自己就会被敌人的炮火夺走了生命。
格蕾丝看着自己所爱的人乔治和好朋友薇芙、柯林都在战争中去努力的贡献自己那一点微薄的力量时,格蕾丝有些自责,因为她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了,面对战争,她一无是处。
直到店主埃文斯告诉她“你永远无法拯救全世界,但只要你在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努力,就足够了。”
于是,年轻女孩格蕾丝就在这样的情况下成为了一名空袭防御督察员。她夜晚要出去执勤,如果有发现亮灯,要提醒人们及时关闭,并且当人们遭遇危机时,他们也要及时的去进行救助。
书中除了描写二战中德国对伦敦的侵袭外,还写了女孩格蕾丝从不爱读书到热爱读书,并且在战火连天的日子里为人们在书店中、地铁里为人们朗读书籍。
就像书中书店主人埃文斯先生对格蕾丝说的,“夜里在伦敦街头,你拯救的是人的性命,白天在书店,你拯救的是人的灵魂。”
战争是残酷的、无情的,有无数的人因为战火失去了家园,失去了身边最爱的人。可是,死去的人已经死了,活着的人却还要努力的活下去。
战争会继续,但是生活也要继续。
可当面对被炸毁的房屋,面对失去的亲人,面对这座满目疮痍的城市,人们到底该如何才能支撑得下去呢?
幸好还有书籍。
只要有书籍为伴,人们就永远不会丧失生活的勇气和希望。
所以当格蕾丝在地铁里看到大家恐惧不安的神情时,她选择了为他们朗读书籍,她也想为人们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就像书中说的:“斗争的方式有很多种,只要你永不放弃就够了。”
战争可以摧毁伦敦人的家园,带走伦敦人的生命,可只要他们依旧活着,就不会停止战斗,敌人的炮火永远触不到他们内心的灵魂。
在今天的我们看来,伦敦是一座极其浪漫、美丽的城市,但曾经在战火中,它也经历了硝烟弥漫,变得满目疮痍。但是,伦敦依旧是一座很坚韧的城市,就如同伦敦人一样。
伦敦人很坚韧,哪怕每天夜晚都会不断地遭遇空袭,白天他们依旧努力的生活,继续开店、看书,甚至还要过圣诞节。
因为不努力生活又能怎么样呢?当面对无法改变的事实时,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接受它,他们接受了战火不断这个事实,所以只能努力的去珍惜还活着的每一天,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战火什么时候会烧到自己的身上,还能活多久。
这让我想起,虽然我们如今生活在和平年代,不会经历真枪实弹般的战争,但其实,此刻的我们也正经历着一场无硝烟的战斗。
2020年,疫情刚开始,我还记得自己居家隔离的那段日子,每天都在提心吊胆,万一自己不小心感染了怎么办,或者身边出现新的病例了怎么办。
那时候,为了缓解内心的恐惧和担忧,整天沉浸在游戏、影视剧中,但是,每当从中抽离出来时,内心还是无比的空洞,总觉得缺了点什么。于是,我决定去找点东西来填补一下自己内心的空虚感,我意外发现,阅读其实是一种很不错的方式。
我不记得自己翻开的第一本书是什么了,但肯定不是像《伦敦最后一家书店》中的女主角格蕾丝一样读的是一本经典名著。可尽管这样,还是让我从阅读中找到了一丝新的希望,让我在那段日子里熬过了一阵阵的空虚感,并且一发不可收拾,从此爱上了阅读。
无论是过去的战争年代,还是如今的和平时期,书籍总是有一种力量存在,它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越是感到恐惧、焦虑不安的时刻,人们越是需要排解。
不管怎样,就像作者玛德琳·马丁在《伦敦最后一家书店》中所说:“人生总会有痛苦和无奈,甚至会有无法遏制的恐惧,但我们要明白,无论遭遇什么困难,我们始终都要有面对的勇气。”
只要我们心中一直有爱,只要我们有不屈的精神,哪怕战争又如何,哪怕是没有硝烟的疫情又如何,我们依旧能够从书中找到归宿,找到自己精神的支撑,总能给自己以力量。
无论何时,只要还有书籍,人们就不会被打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