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次演讲,我当初鼓着一口气报了名,冷静了一点后,又在心里问自己,这是勇敢还是冲动。
我从没有在人们面前深情的开过口,我想通过这次机会,让那种开口时浮现在脸上的红归于平静。
我认真的写稿子,却没有认真的去练习怎么讲,可以说哪怕是练习,我都不好意思开口。
所以今天开口了,却是断断续续,重重复复,会觉得打脸,会觉得着急,会觉得无地自容,可是他们给我鼓掌了,这是鼓励,而接下来我仍然不顺利,我瞬间觉得对不起稿子,对不起给我鼓掌的同学,对不起对我比心的舍友,对不起我的班级…
结束了,我还是笑着走下台,可是自己觉得自己脸皮真厚,可是又没办法嘛,还是要笑一笑嘛。这将是我最后一次回忆那些细节,我只要记住他们给我的鼓励,给我比的心,对我的期待就好。
今后一定要很努力很努力,因为,我害怕亲爱的你们失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演讲主题是《四十载风雨 过,旧貌焕新颜》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从此吹响了改革开放的号角,实施对外开放,对内改革的政策。从此,改革开放便如同春雨般润化着祖国的每个角落,也给我的家乡带来生机,让我有幸能体会到改革开放四十载间家乡的改变。
我的家乡如今是一个生机十足的山间小镇,人们都叫它马街镇,像一切温暖的小城一样,这里有不灭的灯火,不散的云烟,人们在这里生活,奋斗,脸上有希望。这个小镇给生活在这里的人安全感与温暖,然而这里在很多年前却是只有几个零散的村庄,人数极少,处于一种近乎于野外的生存模式!
提到村庄,你会不会对乡间的生活有这样的幻想:春天雨打梨花,闭门深居,夏季一杯凉茶,静卧花底;秋至细听蝉鸣,诗酒肆意;冬天可以围炉拥衾,谈天说地!但是,这样惬意的生活,却是那些年,这里的人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
我曾好奇的问过爸爸他小的时候生活是什么样的,他说,地荒人少,收成艰难,每逢洪涝,一片汪洋,无渠无道,积水难放,颗粒无收,世道艰难。他说,土木矮墙,破瓦泥巷,车马不通,行走艰难,东西全靠手提肩扛,照明只能靠煤油枯灯一盏,资源紧张,读书成为一种奢望,不知何为梦想,养家糊口匆忙,劳劳碌碌一生,灵魂尽是风霜。
听到父母说的这些,我都会觉得不可思议,因为这些真正的是我不曾经历却又真真实实的情况。我出生的时候,家乡早已经有了河道,我有幸不得见那种可以淹没至半山腰,深度可以载舟行的洪涝积水,但从一些巨大的朽木和一些斑驳的土墙可以看到当年洪水带来的民不聊生。河道是改革开放实行后建的,它使得水流有了固定的轨迹而不再侵犯人类的庄稼!
跟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家乡那个小山村在不断的进步,记忆中那条狭窄,泥泞,凹凸不平的山路,已经消失在岁月中,如今明晃晃映在脑中的是崭新的柏油大道,犹记得路初建成时,每天晚上都会有人到上面去散步,而路总会与月光融为一体,涤荡尽人们记忆里暴乱的尘灰和跗骨的泥泞!
有了路,人们的目光便不再局限于臀下的一亩三分地,有的人走出去了,去寻找更广阔的生存空间,有的人留下来了,继续发展着我们的家园。有的人走进来,来我的家乡居住,生活,上学!
读书不再是一种奢望,而令我最为欣慰且感动的是,昔日对父亲上学百般阻挠的奶奶,如今不留余力支持我上学,这观念的改变,更是精神境界的提高。因为高考国家专项制度扶持,我有幸进入大学的校门,延续父亲小时候有过的梦想。改革开放至如今,人们已经有底气给自己一个梦想。
每年都会有新房屋拔地而起,演示着民居从破瓦泥屋到红砖小楼再到小型别墅的发展历程。就算是发展比较慢,仍然住着瓦房的清贫人家,政府也帮扶着置换新瓦,加固墙壁,改善旧居。国家给予了人民安全感,幸福感,人们的观念因此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从前屋漏,便没人喜欢那连夜雨,如今居所得安定,人们不用再惧怕雨淋湿屋子里的东西,生活也少了那种因手忙脚乱而生的窘迫。昔日人们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如今也已经懂得了娱乐与休闲。因为改革开放,我们有了今天,因为有了今天,心灵终于得到安定!改革开放将零散的小村凝聚成活力十足的镇,更将小村人民的心灵从一个惊悸慌乱的年代带入了这个幸福安定的时代。
四十年的风雨磨砺,祖国已经日新月异,家乡也渐渐跟上时代的步伐,能第一时间收到国家的信息与指令。十九大报告时强调,要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家乡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进行街道乡村整改,村中,镇中,城中,多了许多漆身绿色的垃圾桶,街道会有定期的打扫,街道整体面貌整洁也大方。建起了农贸市场,并规划了其他交易区域,这大大的维护了市场的秩序。
家乡的变化不胜枚举,由一点一滴的小变化构建成如今家乡的巨变,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福利,四十载风雨过,家乡旧貌焕新颜,生活在如此一个伟大的时代,我倍感幸福,为此也将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