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先生所言的“偏见”不过是自谦的说法。透过先生的话,战略是在更高层次上看待事物本质的方法和能力,即使存在片面和偏颇,战略层面上的认知也会使思考更加接近于真理。另外,如果能站在更高的战略层级上思考,也会理解相对较低层级的逻辑和世界观,处理日常行为时,便会显得举重若轻,处之泰然。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将更多的精力用在探索问题的本质上,向更加伟大崇高的事业迈进。
认知是战略的基础,战略意味着选择。有时真的很难取舍,事实的真相如同被云雾缭绕的山峰,叫人看不清真实面目。但认知的重要性往往并不是结果,而是其内在的逻辑分析能力,以及基于价值观的感觉判断。“做正确的事而不是将事情做正确”,认知上的高度需要长期的修炼才能达到。
然而,认知却无法带来任何结果。战略不仅仅是理论的构想,更需实践来验证构想的可行性,对战略来说更是如此。战略的行动区别于一般的行动,它是围绕目标不顾一切的行动,是用生命的意志燃烧的行动,是不畏惧眼前的困难和蝇头小利而依然坚持自我的行动,是“全力投入,生死相许”。很多人苦苦追求战略,甚至为此付出生命,何故?因为那是认真活过的证据,是回想起来不会后悔的青春,是追寻生命本质的精神意念,是绽放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存在过的真正的美好。
在阅读战略管理思想史的过程中,逐渐体会到战略的变革历程以及社会原因。从战略规划学派,环境适应学派,产业组织学派,资源与核心竞争力学派,到近期提出的人的战略,战略思想越来越聚焦。从头脑中战略设想,逐步落实到组织与人的层面,彼此形成相互影响的关联。先生的案例可以看出,在组织结构上发力,可以事半功倍。高手能在思考出战略的同时,也给出相匹配的解决方案。
很多时候,战略的选择与坚守都是痛苦的,甚至是在反复的自我怀疑中成长与斗争。总有无数的理由可以放弃战略,产生动摇,甚至内心的声音也未必能确信,有时只是一种感觉和意念。当一家初创科技公司日复一日地研发产品和摸索市场时,也深知长期的坚守未必就有回报;当一家企业面临整个产业的危机时,还敢于大刀阔斧地改革,尝试新的思路;当一家民办教育机构十年如一日的教学坚持后,面对机遇时的不畏强敌,以“蛇吞象”的气势迅速茁壮成长。
看到这些鲜活的案例,不免让人肃然起敬,想为了不起的企业家哭一场(当然也包括文学艺术家,运动员等)。他们的日夜艰辛,并未必能换来一次泪流满面的机会。出身未捷身先死,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然而,这就是战略,既然做出了选择,无论结果如何,都必须走下去,陪伴你同行的,除了亲人挚友之外,只有深深的孤独感,以及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
(正文)
上面说到了战略的认知和行动。文字本身无足轻重,重要的是理解的深度。结合到具体企业的商业案例,战略便如同一个个鲜活的故事,由虚化为实,精妙之处不言而喻。感谢先生,我稍微有点开窍了,下面用两个案例来说明我对战略的理解。
1.第一个案例来说乐视
先生提到,乐视是和君战略课绕不开的案例。原因何在?先来看看乐视的战略是什么。
用乐视人自己的话说,乐视是以视频内容为核心的生态系统,包括内容,平台,终端和应用四个部分组成;乐视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各信息要素和产业上的垂直整合,打破技术创新的壁垒,带给用户极致体验,最终打造开放的闭环生态系统。
我们来看看乐视这些年究竟都做了哪些战略布局。
1)2004年,乐视成立于北京,做视频服务起家,买版权,积累内容;
2)2005年,开发乐视网平台;
3)2011年,成立乐视影业,开始做互联网电影的出版与发行;
4)2012年,成立乐视体育,开始布局体育产业,包括赛事的直播与资讯等;
5)2013年,发布乐视超级电视,正式进军传统产业和硬件领域;
6)2014年,开始大规模全球布局云端服务器,到2016年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视频内容云服务厂商;
7)2015年,正式进军手机产业,发布三款旗舰手机,同年发布智能汽车UI操作系统;
8)2016年,贾跃亭赴美,正式开始造车;
这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战略布局,让局外人看不明白。然而仔细想一想,其每一步的战略抉择都融入了乐视的基因。首先以视频内容服务起家,积累用户,创建平台,软硬件联合设计,最终到终端应用。真正了解互联网未来发展的人能够看明白,乐视在布一场很大的局。随着移动宽带技术的迅速发展,视频数据将会成为互联网中最重要的信息流量,而在这个广阔市场中占据领导地位的,目前看来就是乐视。因此,赶上风口的乐视甚至在未来有望超越BAT,成为互联网服务的入口。
由此引发的战略机遇乐视自己不会不清楚,因此,才会如此拼命地投入在这一系列相关联的产业布局上。同样是造手机,格力造手机不能算是战略,至多是个试验品,即便失败不会对业务造成多少影响。而乐视却不同,投入巨大,将每一款产品线视作自己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贾跃亭的话来说,“在BAT垄断的互联网格局下,采用常规的打法慢慢来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用颠覆式的打法。”
这就是战略。强大的战略令人动容。互联网时代具有太多的不确定性,不能因为结果的失败而否定一切。而理解了乐视,就能理解战略的精髓。
2.第二个案例来说一个人
他出身在一个见识较狭窄的家庭,但自幼很聪明,异常敏感,自尊心极强,不愿在任何事情上服输。五岁的时候向往诗与远方,试图离家出走,未遂,之后被家人完全保护起来。但憎恶学习,目标一降再降,永远都是失败的优秀者。在压抑的学习氛围中度过了多年蹉跎的时光后,他勉勉强强走进了大学的校门。
大学的世界犹如一道春风扑面而来,对他来说,人生第一次感受到了自由的魅力。他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如饥似渴地生活,想把过去浪费的每一天都尽全力弥补回来。就这样度过了大学的四年时光。从入学时的完全懵懂,到毕业时自以为看透了世界;内心从一汪清澈的溪流,到写满了疲惫的沧桑。青春在思想的折磨中悄然完结,甚至当他收拾行囊准备去北京读研的时候,心里也是极其反感的。他不愿在拥有终极思想的状态下,把学生时代重新再过一遍。在北京的六年,是完全精神封闭的六年,他只能依靠读书,写作和电影作为精神依托。非常复杂的精神意念中,又添加了更傲慢的元素。在“逃离北上广”呼声最响的那几年里,他选择了放弃,回到了家乡,从事了一份完全不相关的工作,从白领做成了蓝领。
是的,这个傻叉还能是谁呢?往事不堪回首,青春总是残酷的。这个不幸的例子说明了,人生不能没有战略,哪怕是无战略,也要在认知和行动上坚持不懈地追求。然而,生命无法重新来过,生活只能继续。迈过而立之年后,思想才逐渐变得清晰而简单,仿佛曾经的经历只是为了唤醒在未来某天顿悟的机会。我逐渐意识到,之前人生是太轻了,轻到可以忽略不计,轻到生命无法承受。
加入和君以后,间接和直接接触了不少优秀的企业家,他们的意志力让我敬佩,思想品德让我感动,犹如在我的世界中又打开了一道通往内心真实自己的窄门。我以前从未想过自己会做企业。追求自由和写作才是令我更加舒服的生活方式。然而,听完这节课后我才明白:这一切不过是自欺欺人。没有战略层面的全力以赴,久而久之,内在的基因便会退化,成为遥不可及的理想和自我安慰的幻想,终究会迷失在时代大潮的喧嚣中。
是的,也许我现在还没有完全找到自己的人生战略,但是走在这条路上,我感到越来越确信,也越来越能看清和把握自己的命运,并努力朝着自己的战略事业发力。感谢先生,感谢生活带来的打击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