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2日至3日,一天半的培训紧张而充实,有命题方向的指引,一线做法的陈述,以及课堂实践的示范,内容上可谓周全。作为中考培训,似乎我们更看重的是2日上午两位教研员的发言。因为他们参与了或参与过中考命题,他们的解读与评判,应该代表的正是命题的一些理念。
两位教研员的站位有明显不同。刘丽娟老师从命题人的角度,高屋建瓴而踏实明确地向我们讲述了命题背后的纲要。柳玉芝老师则理性审视并诗意概括了试题的特点,并以阅卷人的角度向我们呈现了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虽然没有针对2019年试题内容作具体暗示,但似乎在模糊之中又明白了些什么,最终统统归结成了“方向”二字。
试题中的语料要能起到立德树人的功效,因此无论是反映传统文化、英雄人物,还是表达亲情、乡土情怀,乃至学生的真实生活或困惑,都要积极向上、温暖阳光,避免负面或灰色的内容,要对学生思想成长起到正面的引领作用。
课标是中考命题的唯一依据,严禁超标命题。这是给我们最可靠的定心丸,在试题内容极不确定的情况下,至少61篇古诗文是比较确定的,课外读物似乎也为我们划定了范围。其余虽然没有明确考查内容,却也条理地梳理出了学生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应达到怎样的层次与等级。何况中考命题“六个维度”中专门强调要落实课标中“教学、活动建议”的内容,要重点考查阅读能力,因此,我们确实应该做到课标熟记于心,甚至应该像丁秀芳老师所说的,提取其中要点,并将其化为复习课上具体的教学行为。
从这个意义上讲,似乎我们每个一线教师也可是那个中考命题人,我们何必去猜那变幻莫测的中考题,只要坚守课标的底线,只要站在生活的前沿,只要谨记学生的成长,我们便能变被动为主动,我们的教学也会显得淡定而从容。我们与命题人本就不是猫与老鼠的关系,而是为了一个目标拉起手来共同向前的朋友。中考改革也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课改,使课改更利于学生素养的提升。
李丽娟老师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归结为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关键词。2018年中考语文试题潜在的衡量其实也体现了这四个方面,柳玉芝老师是这样归纳其亮点的:语用情境性、阅读整体性、写作思辨性。我姑且斗胆再加上语料综合性、题型开放性。
近三年山西省语文中考试题中的主观表达题一直保持在80分左右,在提供较大开放度的同时,如何更好地体现区分度,去年在这些主观题中明显有了思维高下的区分,如三位老师都曾提到的16题(2),此题在微妙的“该说”中体现的却是对思维能力的全面观照,他关乎思维的周全与缜密,关乎内心的柔软与善意。
而语料的综合,则可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思维的容量,使扁平、碎片的材料相互融合成立体、系统的思维认知。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也要善于发现那些有相似点或相关性的教学内容,并将他们整合成训练学生思维与表达的阅读群。王君老师说,“群”的思想,“整合”的思想,骨子里都是“联结”的思想。宇保贵老师说,看不出相似点是因为没找对角度。因此寻找角度的过程,便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
我们一方面要努力将课标纲要化为具体的复习内容,或者搞清楚具体试题背后的课标精神;另一方面我们更要善于体察学情,明白学生的短板,复习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具有效性。
丁秀芳老师说,复习最难的地方在于,基于对目标与学生现状充分了解基础上的整体规划;根据专题,逐个击破,要训练学生应对新题型的能力,要训练学生在写作字数上的收放自如;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特别是对旧知识的梳理;答题要有技巧来规范,中间内容要体现个性思维。
宇保贵和田璐两位老师的示范课,都启示了我们曾学过的课文是写作指导复习课上很好的资源;复习课要紧凑,要有实在的方法的指导,要以学生得到改善为目的;教师的概括要客观全面,不可以教师本人的喜好为唯一,要充分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所谓众木成林,博闻广识别人的经验,更利于生成自己的复习思路,也只有在纷繁绚丽中低下头来,探寻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复习之路,才不致邯郸学步东施效颦。感谢培训,借我一双慧眼,让我站在命题人的高度,俯视中考,俯视教学,最终看到一条通往语文素养的路。无论漫长,无论曲折,我会带领学生一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