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没想到,因为一部综艺《开始推理吧》,自己会再次读起这本书来。
见死不救,是否应该定罪?
见死不救,是否应该定罪?关键点在于救人的人是负有道德义务,还是法律义务?
邻居家小孩掉水里,我没有救人,这是道德义务,不能定罪;自己小孩掉水里,我没有救,这是法律义务,因为父母有养育小孩的义务,所以能定罪。
医生没有救济路边的病人,这是道德义务,不能定罪;医生没有救济已经入院的病人,这是法律义务,因为已经生成了合同关系,所以能定罪。
你看到路边有一个被遗弃的婴儿,抱起来想要带回家抚养,但想想自己没有这个经济能力,然后又把婴儿放下,这是道德义务,不能定罪;但是如果你将婴儿带回家抚养一段时间,发现自己确实没有这个经济能力,又把婴儿放了回去,这是法律义务,因为你之前的行为剥夺了婴儿被其他人救济的可能,所以能定罪。
你参与了骨髓捐献计划,某天医院联系你,说你的骨髓和一个病人匹配上,你是否仍然同意捐献,这时你后悔了,这是道德义务,不能定罪;如果当时你再次答应捐献,病人也因为你的答应,做好了被捐献的准备,临上手术台时,你后悔了,这是法律义务,因为你的答应已经影响到病人的正常治疗,所以能定罪。
区分道德义务,还是法律义务,看双方有没有生成无形的或有形的合同。
上海老人因为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没有坐上公交,拍摄者将视频发到网上,反而遭到网友的谴责,为什么只拍视频,不上去帮助老人?
首先,拍摄者帮助老人,这是道德义务,不是法律义务,所以拍摄者在法律上并没有罪;其次,既然是道德义务,而道德是用来律己,而不是用来律他的,所以,网友并不应该谴责拍摄者。
正当防卫 vs 紧急避险
除了死刑,法律规定中能合法伤害他人的行为,怕是只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了。
正当防卫,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紧急避险,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区别在于:
1.伤害来源不同。正当防卫的伤害来源是不法侵害,紧急避险的伤害来源包括不法侵害,自然灾害,动物攻击等;
2.针对对象不同。正当防卫的针对对象是不法侵害者本人,紧急避险的针对对象是第三者,俗称路人;
3.实施条件不同。正当防卫的实施条件是积极的,比如有人追杀你,你抢了他的刀,他想跑,你反手就给了他两刀,这是正当防卫,紧急避险是消极的,只有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4.过当标准不同。正当防卫的过当标准,防卫行为可以等于,甚至大于自己受到的伤害,比如张三想强奸一名妇女,却被妇女推入粪坑,结果张三淹死了,这是正当防卫,而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必须小于所保护的利益,否则即为过当。
交通肇事罪
交通肇事罪分为三档:
第一档,违法交通法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档,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三档,造成交通事故逃逸后,致人死亡,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交通事故死亡者是在发生交通事故的一瞬间死亡的,肇事者逃逸,这种行为属于第二档,而不是第三档。
所以,撞伤人不如撞死人,除了赔偿金的考虑,还有量刑的“收益”。当然,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不犯罪,才是人生最大的收益。
最后
我算是知道为什么说书籍常读常新,看第二遍和看第一遍完全一样啊,完全没有这本书我之前看过的感觉。
推荐
每周都要读书啊
202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