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常会听到老师问:“小朋友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呀?”“医生,老师,科学家,超人......”那时候的我们对于梦想处于朦胧初懂状态,只知道梦想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大脑的发育,见识的宽广,我们的梦想也随之发生变化。我依稀记得孩童时代的我,梦想成为一名医生。原因是 当时TVB正好播放着关于医生题材的电视剧,看到那些医生穿着洁净无瑕的白大褂,穿梭在医院的手术室,抢救室,病房等各个角落,感觉特别酷;看到医生们经过努力的抢救,把处在生命边缘的病人抢救回来,家属连声感谢的时候,感觉异常自豪。于是,去到幼儿园就和老师说我长大要当医生;和爸爸妈妈说我长大要当医生。那时候天天幻想着自己穿着白大褂穿梭在医院的各个部门,万能的女主式光环抢救病人,真希望自己快点长大。
学生时代,遇到很多的老师,其中有一位老师令我印象很深刻。虽然她长得不高,可是她每天都穿着不同的衣服,不同的高跟鞋,化着淡淡的妆容来给我们上英语课。记得那时候,总是期待英语课的到来,也总是在上英语课之前和其他女同学讨论这老师今天会穿什么样的衣服和高跟鞋。爱美的种子已经在我们的血液里生根发芽了,我们都渴望着穿漂亮的衣服,好看的高跟鞋。那时候对老师这个职业异常的向往,想象着自己就好像那位英语老师那样,穿着漂亮的衣服,搭配着美美的高跟鞋,站在教室的讲台上给学生们上课,成为学生羡慕崇拜的对象。从那时起,我的梦想就从想成为一名医生变成老师。我常常在老师上课的时候走神幻想着自己就是那个老师,美美的站在讲台上讲课。
长大以后,我的职业是一名财务人员。大学读的是财务管理专业。不要问我为什么没有读医科大学或者师范大学,毕竟天天忙着幻想,哪里来的时间学习呀,分数不够,自然梦想就变成了幻想啦。读了财务管理专业以后,我也没有停止我的梦想,我的梦想又变了,梦想着能够进入投行或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的高级专业人员。前几年,因为看了一部剧,叫我的前半生。天啊,电视剧里在投行工作的人是那么的酷,那么的专业,那么的万能。在那里,我看到了情商智商能力三管齐下的人,是多么的棒。那时候,我做了大量的搜索,搜索如何能够进入投行或者四大工作,名校高学历毕业成了我无法跨越的门槛,毕竟我大学读的是非名校的本科;同时,专业证书也让我忘尘止步,对于只有初级会计证的我压根连人家的系统筛选都无法通过(CPA是硬件条件)。但此时的我早已不是孩童时代,学生时代的我了,不再是那个只会把梦想变成幻想的我了。因为经过社会的锤炼,我深刻的意识到,梦想不是幻想,幻想无法成为现实,但梦想可以变成现实,前提是我们需要付出努力,我们需要经过千锤百炼,需要付出汗水和时间。无论是医生,老师还是专业人员,他们在有所成就之前都付出过常人无法想象的努力。很多人喜欢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董卿,是因为她的个人魅力,她满腹经文,出口成诗,这些都离不开她常年日积月累的阅读;屠呦呦的成就离不开她常年呆在研究室里专注的研究;村上春树之所以能成为知名的作家,离不开他常年的写作练习。所有有所成就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把所有的付出变成一种习惯。人们口中所说的自律,在他们眼里不过是一种生活习惯,犹如吃饭睡觉一样普通正常。
把梦想变成现实,就需要我们停止幻想,不追求结果的去付出,把付出变成习惯。现实总会在不知不觉间照亮梦想。人与人之间的最大的距离,就是习惯。不同的习惯拉开每个人之间的距离。普通的人总是被各种各样的幻想围绕着生活,开始于梦想,止步于幻想。成功的人,开始于梦想,高度的付出,不断的向前走,没有终点。距离由此产生。所有 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先付出,再收获。愿你我,都能收获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