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我做招聘工作已经有5年多了,对招聘行业谈不上有什么很深的造诣,平时喜欢多研究各类招聘网站的使用情况,当然也不会做太多深入的数据分析,只是站在用户的角度来看哪些招聘网站会更好用些,此文观点仅仅代表我自己的观点,并不真实代表网站实际的使用效果和使用测评。(因现在主要是以手机APP为主,所以小编介绍的招聘网站当然都是APP喽!),本文会给大家介绍一些近期小编使用的招聘网站(APP)的优劣,让你能够从众多的招聘网站里找到最适合的,轻松做招聘。
首先,先介绍传统的招聘网站的情况吧。
传统网站以智联招聘前程无忧为主,因为是老牌网站本身的知名度和客户粘性,因此网站会有一定的历史遗留问题,比如很难突破自己的固有思路,比如网站的客户群体年龄跨度比较大,如果要适应现在求职大军95后的求职心理和想法,对于这两个网站来说,就要花费很大力气来迎合这部分新新人类。 但是这些传统网站本身积累起来的资源,让他们如同傲娇的土财主,守着自己的这一亩三分地,很难有很大的突破和改变,比如,智联招聘就狠心的把每天仅有的一次普通刷新给取消掉了,让广大企业纷纷表示不可理解,取而代之的是什么券,用了几次就没有了,当然也会让智联招聘的使用效果大打折扣。虽然天下没有那么多的免费午餐,但是如果本来属于自己的免费的都拿走,一定是会让一众忠实的粉丝作出其他的选择。
其次,以分类网站催生的招聘网站。
这类网站以58赶集为主,优点就是简历投递量多,以海量简历著称。近年随着两家合作共赢,赶集主打招聘,将求职群体放眼于现在的95后群体,从代言人的选择就可以看出用户群体的倾斜。但是因为赶集58简历的投放量虽然很多,但是由于对简历的筛选并没有太严格的界定,导致简历的质量不高,当然最直接的结果就是面试爽约率太高,简历有效性较低。所以,你打了100通电话,也带不来你想要的结果,电话量并没有成为人事招聘的有效保障。当然简历也许并不是招聘效果不理想的唯一原因,或许还有现在的一些求职者对工作预期的变化。
第三,专注于猎头等中高端职位的招聘网站。
这类网站例如猎聘网、boss直聘、拉勾等网站。随着互联网行业这几年的发展势头,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互联网行业,当然也让这个行业衍生出很多岗位,比如技术类的前端、后端工程师,产品经理、ui设计等。因此,垂直型的互联网招聘平台就应运而生了。但是这类网站的确招聘针对性强,但是因为人员的选择会受到很多客观因素的影响,比如工作经验、学历、岗位匹配度等,就会造成人员的沟通时间很长,有些app你会同时和一个公司的几个招聘负责人联系,导致最后信息的碎片化,不知道该答应谁的面试为好,百般为难之下只好舍弃。
第四,以拓展人脉为主的社交型招聘网站。
这些网站以领英、赤兔、脉脉等为代表,通过拓展自己的人脉圈,来确定自己的工作领域,这类网站的专业度较高,同时对于求职者的要求也比较高,比如你要有一定的工作经验,属于中高端的管理岗位等,所以对于学生群体或者蓝领阶层的求职者,这样的网站似乎有些阳春白雪的感觉。
第五,以满足未来95后求职新群体发展的app。
如今在求职者作为买方市场的情况下,各类招聘app层出不穷,如果搜索手机app市场你不难发现,很多招聘app的同质化都比较明显,我们很难从相似度极高的招聘网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无论你是企业还是求职者,都会出现乱花渐入迷人眼的状况,所以找到一款既适合企业又适合求职者的招聘app成为互联网招聘行业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
视频面试,改变传统面试以纸质简历为主要投递的形式,求职者可以录制一段小视频上传到后台,企业可以第一时间看到求职者最真实的一面,虽然视频里并不能全部展现求职者所有特征,但是求职者的感官第一印象、表达能力、仪表等对于企业非常看重的软实力,都会通过视频进行展现。当然企业如果想让求职者能够更好的了解企业,也可以录制视频,将公司的办公环境展示给求职者,让求职者在面试之前先了解企业的情况,这样求职者面试的时候,就不会太过于紧张,会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企业的美誉度自然也会提升的。
转眼已经到了十月份,马上就会进入校园招聘季,对于企业来说,正是抢人的关键时刻,除了去学校,我想线上、线下结合,才是我们招聘的良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