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几个搞的有意思的事。
1
年初,和好友化老师一起搞了个「帝都饭桌学院」。
「帝都饭桌学院」是一个知识社群,最初我们是这么想的,和牛人聊天或多或少都能学到东西,而中国人又特别喜欢在饭桌上聊事情,耶~那我们建个群好啦,拉进来一些在某个领域有突出能力的牛人,大家互相约饭,既能互相交流学习,又能拓展人脉,多好的事情。
在一次饭局上,「帝都饭桌学院」成立啦,我和化老师开始拉人,先从身边的人拉起,同学、同事、票圈等等,只要是有一技之长的牛人就问有没有兴趣入群,时常被拒绝(大牛不带我们玩),最终饭桌群拉来了23人,有某互联网金融公司CTO、某厂首席设计师、某大V、某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某公关总监等等各大牛人,挺好,觉得大有前途。
BUT,梦想照进了现实,牛人们似乎都太忙了,约饭这事一直没能组织起来,饭桌群也越来越安静,现在已经很久没有人在群里说话了... …
知识社群初尝试,扑街~
2
7月,和化老师又一起搞了个「得到·知识分享群」。
内容付费今年以来成为趋势,这事儿罗胖似乎早就看到了。罗辑思维在去年年底推出了自己的APP——「得到」,一直以来是罗胖死粉,第一时间就下载了,当时只有一些语音知识内容,每天早上刷牙时都会听听。
今年5月得到APP陆续上线了李翔、万维钢、和菜头、李笑来等大咖的付费内容,曾经读过李笑来的书《把时间当做朋友》,十分受用(再次墙裂推荐),于是我就定了李笑来的付费内容《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化老师订了万维钢的《精英日课》,199元1年不贵。得到团队为这些付费内容加了一个分享的功能,你订阅后,可以将每天的内容分享给5位好友免费看,有没有一种包养别人的感觉,身为一名运营十分佩服得到团队这个创意。
于是「得到·知识分享群」就诞生了,最初只有我和化老师,每天早上在地铁里看完订阅后我就会准时分享到群里《通往财富自由之路》,化老师分享《精英日课》,这样就相当于1个人花199元订了两个付费内容。再后来化老师女朋友加入了,她订了马东奇葩说团队推出的《好好说话》,每天总结个文字版精华分享到群里,我变身成为群里一枚闪亮的电灯泡。
后来我们觉得“请5个人免费看”的名额不能浪费,化老师说那招点人进群好了,如果订阅了其他内容的可以免费进群,互换资源嘛,没有的话想进群就得交18元,毕竟都是付费内容。就这样「得到·知识分享群」壮大了,从最初的2人变成了十几人。
后来,我们又陆续买了古典的《超级个体》等内容,群里的订阅内容增加到了10个,还可以再招一些人,因为内容更加丰富,而且群里名额有限,我们就提高了门槛,这时再想入群得交199元。现在「得到·知识分享群」已经有2个,每个30人规模。
当时,我分享到朋友圈招人时,很多人嘲笑,说怎么可能有人进群,还有人说我这是投机倒把、 侵犯知识产权等,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大家花199元,一下能看10个付费内容(价值1990元)很划算。而且我们一直认为,免费没有好东西,付费是个门槛,会筛选掉一部分垃圾,花钱买知识也是很值得的,同样也会帮我们筛选出同样价值观的人,一起学习。
目前我们在尝试搞一些事情,每周会精选最有价值的内容分享出来,还有就是李笑来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没有音频版,化老师突发奇想自己录个音频版分享出来,学习这事也得折腾,你说呢?(想入群可以微信私聊我「三脚猫:gao43039369」)
3
这两天化老师让我帮他剪一个视频,我的剪辑是大学时学的,那会挺好这一口,剪过很多小短片。心想这活儿简单,一天就搞定,结果现在还没搞完。技能完全生疏,输出视频格式和编码都忘完了...
这两天每天整到2点多,重新升级了下这项技能,挺感谢化老师,不然以前学习的时光岂不是白白浪费,积累真的很重要。
记得很久以前的电视剧《奋斗》中,有一句话,人活着就要折腾。现在想想,哲学啊!这也是一种学习方法论,别闲着,没事就搞一个事情,比如你也可以开个公号写点什么,或者学习一项技能PPT、演讲什么的,又或者其他什么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事,有时还会有很多意外惊喜,比如我们的群。
最后,生命不息,折腾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