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英语之我见
对于学习英语这件事,也许很多人同我一样困惑:为什么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哪怕是过了英语六级,还是开不了口或者只能用十分简单的句子,结结巴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难道,我们花了大把的时间换来的就是这个结果么?这个略带点沉重的问题,犹如一颗石子,扔进我的脑海里,泛起了涟漪,久久不能平静。我提醒自己,抱怨解决不了问题,而应回归问题的源头,是什么导致了这个结果?这个答案,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分享这篇文章的初衷旨在分享自己的浅见,来聆听远方的回声。
首先,哑巴英语是应试教育的产物。
这两天,我回过头来看了一下《新概念英语》,突然发现那个序言写得相当好。序言开头有一句话说,“了解一门语言是如何运行的与如何使用一门语言完成是两码事。”我们现在很多应试英语教育的不成功,就是因为它只是告诉人们这门语言是如何运行的,它的语法是什么,动词的变化规则是什么,考试的时候考主要的也是关于一些英语的知识,而如何使用一门语言则是另外一回事。
茅盾曾说过,“学问是经验的积累,才能是刻苦的忍耐。”这句话说明:技能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和更新迭代的过程。就像学习打篮球,练习投篮,这次投高了,下次就投低一点,上次使劲大了,下次劲就小点,反复琢磨体悟,多次练习,这项技能就形成了。学习英语亦是如此。可是,低效率的学习是:识记大量的碎片知识,不去整合和运用;而高效率的学习应是:理解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度加工,融会贯通,并在反复应用,不断试错的过程中,构建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体系,从而熟练掌握技能。
其次,“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众所周知,在有了正确的认知后,要掌握一项技能,贵在坚持。坚持最佳的动力源泉就是“兴趣”。它会使你心甘情愿、满心欢喜地去爱好某种活动和积极探究某种事物,并乐此不疲。然而,反观应试英语教育,则通常采取“一刀切”的简便易行的教学方式,没有做到因材施教。由于它是以考试作为最终目标,那么必然会扼杀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有害的影响。此外,如果教师把自己所叫的班能通过某种考试作为教学的唯一目的,他必然教不好语言。比较正确的做法应是:从学生的兴趣出发,积极激发和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学生能自觉、自愿乃至热爱英语学习,要永远把考试放在第二位,把它当成是学生在学习中顺理成章,必然会取得的一种副产品。
最后,英语学习应以“需要”为导向,有目的地学,并及时给予正面的反馈。
英语学习应带有目的。如果没有目标,就像一艘大船,在海上盲目地航行,随波逐流,最后只能是碌碌无为,没有目标的人生只会是彷徨。每个人学习英语的目的也许会有差异,有些人是为了和老外能顺畅交流而学,有些人是为了考证出国而学,有些人是为了能当翻译而学。无论是处于什么目的,当你有了目标之后,你就迈开了第一步。当然,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也很重要。这里仅举一例,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主义者富兰克林,是世界上著名的政治家。他拥有强大的商人头脑,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参加了反英斗争。他同另外一名政要去了法国,想说服法国高层为美国出兵。他用很短的时间就掌握了法语,原因在于他目的性很强,他需要用到法语,他想阅读法文书。为了练习口语,他经常混迹于法国风流场所,同当地的一些歌妓交流口语。就是因为他目的性很强,并积极主动地交流,得到了及时反馈,学以致用,促使他掌握一门语言的速度很快。而他的那位同伴,整日关在屋里,埋头于法语书籍和报刊之中,可最终还是事与愿违,学不好法语。 由此可见,学习一门外语,在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是否能得到及时积极的反馈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需要把英语视为技能,而非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重视兴趣的培养,并努力做到持之以恒。除此之外,英语学习须有目的性,并能尝试获得积极地反馈。我真心希望这篇文章能成为英语学习之路上的一束微光,使你不再困惑、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