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好久没有如此强度的脑部运动,这几天确实好累,每天都到很晚才睡。挺喜欢晚上出去看一看夜景,抬头寻找一闪一闪的飞机,看着它们像流星一样划过天空,带走压力和烦恼。
六月的压迫感,倒不是来自于燥热的天气,而来自于学渣眼里的期末考试。这学期几本天书极力压榨着我们的智商,在没有开窍之前我也算尽力了一把,甚至还以为搞定了一些。事实证明考试结束后人会变聪明的。
偶然注意到柴静的家乡居然是临汾后,每天都拿起她的《看见》读一章,成了习惯。我不仅看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也知道了一个新的领域:采访。从记者的角度看世界,更加真实,更加深入,也更加人性。而我们所获取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很多信息,都是通过记者的传达,这个过程使人们对真相的了解简单清晰,这其中是记者的思考。这本书真的很强烈的触动了我。
高考终于结束,我几乎可以想象和理解whm在这一年里的辛苦和烦恼,结束后的回忆总是充满感慨的。后来他回西电来看同学,给我一种在外面遇见老乡的温暖,这种感觉过了大一就再没有了。然后是再一次的分别,跟小说里的一样伤感。他上两次大学的经历真的挺珍贵的,他身上有很多东西是我所没有的。
端午回来后感觉自己的生活有了一丝微妙的变化,这一变化应该源自新手机的字体:从方正的宋体变成了萌萌的不知什么体。虽然手机是现代人生活形影不离的工具,但我从没意识到字体对来自手机的信息的重要性:接受到的信息都仿佛被萌化了,和别人聊天说什么话都“感觉自己萌萌哒”。我在适应这种变化的过程中,悄悄地乐观的看待了所有东西,真是一件好事。
仿佛顺应我的乐观一般,我又机遇性的知道了《暴走大事件》和《万万没想到》这两个爆笑的网络剧,只看过《十万个冷笑话》的我,这次被深深地吸引了。这些东西,潜移默化的,都在影响着我的生活。出于对爆笑的强烈需求,我又发现了刚被抓进去的宁财神的另一部古装电视喜剧《龙门镖局》,也别有风味:当家的会时常给我们传授知识或者客观的讲解做人的道理。(ps:利用学习的间隙看这些能带来快乐的东西,缓解了不少压力,也缺失了一些动力)。满怀憧憬的看了《同桌的你》,唯一让我满意的还是周冬雨这位完美的女孩,其余的只是一部凄惨的爱情故事,影片没有用合理的借口来解释分手的理由,难免感到惋惜甚至愤愤不平,但终究还是用残酷的现实使观众产生了共鸣,也算是一丝安慰。
《看见》的最后,柴静说他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客观的人,对待事情客观的看法往往是正确的。这和我想的一模一样,然而他在十年的成长与看见中最后懂得,很多客观的理性的行为方式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在别人眼里也会是错的,因为对方是人,你也是人,都需要人性的一面。这个问题我至今没有解决。况且世上很多事对错的界限就是不能划分的,比如用电刺激来治疗网瘾是否人性,再比如龙门镖局最后当家的离开与留下的选择。他母亲的话一直敏感的刺激着我。
终于迎来了一年两度的期末考试,而这一次,将会有更深的脚印:我们将由此进入大学的后半程。如今的我们对自己很有数,什么时候该潇洒离场什么时候该焦急等待已应付自如。如今的我们也坦然的面对失败,知道任何的解释原因借口巧合都无关紧要,所以只能强顶着压力在沉默的煎熬中反思,当然那是只有自己才相信的反思,并且前所未有。
七月三日那天,爸妈和姐来了西安,顺道来我寝室转了转。我充满热情的迎接希望让他们看到我和这间寝室两年的变化。晚上为迎接cc和裸宇轩女票的到来,大家一起去外面吃饭,真的特别开心。然而乐极生悲,看见两年前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看见对自己充满期望的父母,看见眼前的灯红酒绿和未来的一片茫然。躺倒床上后无意间又进了以前的好友的空间,往事如烟。有的感情被时间冲淡,有的则被冲走。这些,也许只是一点点酒精的副作用。当我进入梦乡的时候,一切又会好起来,希望就在前方,快乐一直属于我。
考试的间隙出去参加了表姐的婚礼,一场完美的中西结合的奢华婚礼。我所看到的,不仅仅是将爱情转变为婚姻的浪漫过程,还有一个取得成功的人能给他的所有亲戚朋友带来的不同,尤其是相对农村与城市的差距。还有一个走的更远的人所接触到的世界与普通人的差异。席间又恰巧和老师们坐在了一起,都是未来必须面对的人物。这些都给了现在的我很大的压力。
就在前一天晚上我幻想了一个简单而完美的暑假蓝图并做出决定:一个人每天往返于图书馆和寝室之间,弥补以前知识上的漏洞,铺垫即将到来的艰苦学习,顺便看个历史书小说什么的陶冶心情。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看见的越多思考的越多,思考的越多成长的越多。祭奠过去一半的大学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