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第三次学习赵院长的《倾听的力量》,感受到课程的层层递进,每一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我们要做到真正的从内心对爱人、孩子及家人尊重,倾下身子,带着触摸,面带微笑,不带状态的倾听,关注为什么?听什么?如何听?
再一次提到,卡尔,罗杰斯的话:“如果有人倾听你,不对你评头品足,不替你担心受怕,也不想改变你,这有多美好啊”!
我们不可能改变别人,语言是窗户,否则它们是墙!
我们之间的障碍:“道德评判、进行比较、被害者模式、强人所难”。自己对爱人、孩子及家人说话时经常会进行道德评判、比较、被害者模式、强人所难这几种方式,现在每次说话时都在觉察自己,多站在爱人、孩子和家人立场进行换位思考,就会让家人感受不一样。
四种倾听技术:澄清(为准确倾听),释义(内容反应),共情(情感反映),总结。带着知识、专业去倾听,温和的澄清,正念倾听。鼓励更详细的叙述,检查所听的准确性,释义含糊信息,对求助者信息内容再解释,反映(共情、情感反映)。正念冥想:清楚自己正在干什么。关注此时此刻,当下的情绪和事情,不要把以前对他人的负性认知造成负性情绪的事件扯进来影响自己。
沟通:鼓励倾听,允许表达,我想生病,病了就好了,关注孩子厌学、休学背后的真实原因。
倾听儿童的心声:1、通过游戏或倾听了解。2、会说不,不能无原则的满足。3、有时光听,光说是不行的,要温和坚定的制止,这一点尤为重要。让我想起了儿子小时候为了奥特曼玩具在商场哭闹,给他解释家里已经有好几个了,买别的玩具可以,奥特曼不行。我坚持原则,假装离开,儿子捂着眼睛偷看我,最后快出门时儿子跟出来了。
青春期:人际关系,身体发育,心理健康素养三大关系。孩子在面对学习压力,对社会恐惧、焦虑、困惑、压力、烦恼时,我们要给到孩子信任、支持、陪伴、力量。孩子感受到安全信任时才会对我们说自己的想法和心里话,我们要专注地倾听、陪伴,一切都从接纳自己开始。
我想起了儿子的青春期,我们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懂得尊重孩子及欣赏孩子。而不是找他的缺点,戴着有色眼镜看孩子,拿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越看越差,浑身上下都是缺点。后来意识到这一点,每次和他自己比,今天的自己比昨天有进步就是可喜之处。每周、每月、每年下来就能进步一大截。多鼓励孩子,给孩子机会,最终让孩子做自己。注意肢体语言的评判,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到放松,自尊信任的需求获得满足。感受到温暖及父母对他的爱。在家庭中我们要学会多说废话,让家庭成员都能开心快乐,满足每个家庭成员长远的利益。
儿子已经长大,没机会重新来过,对照自己,对儿子也有一份愧疚,孩子每个阶段的体验比知识和成绩更重要,其中培养其独立健全的人格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