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后面是有条小河的,有个七八米宽,贯穿整个工业区。
两三年前,当地政府整改污水,也就对这条河进行了大改造。河道两边杂草灌木全都砍了,统一种植绿植;河水断流,挖去老底;投入鱼苗,间隔安装喷水式增氧机,捆扎式漂浮水草;临近工厂门口附近,修起围栏、小平台;定时有环卫工划着小舟清理水面的垃圾……相比于几年前的“臭水沟”、“化粪池”,改善的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虽不能说是绿水碧波清新,但绝不有明显异味,偶见鱼游其中。
“这里面的鱼肯定是不能吃的”,这种观念其实延续了很多年。以前觉得那条河里能生长的鱼,估计只有鲶鱼了,后来改造后,投入了大量鱼苗,临近天闷要下雨的时候,能看到一群一群的鱼游在水面上,密度之高,难以想象。虽然鱼量极多,种类也丰富了,但是那种“不能吃”的看法,一直都在我接触的老员工的认知里。
我不知道“钓鱼佬”这个词,是个怎样的词性,但在不同的环境下,或者不同。爱称、戏称、蔑称、谦称……或是也需要在使用者角色来看了。但自身了解来看,似乎有着钓鱼爱好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多了,有关钓鱼爱好者这些代称于“钓鱼佬”群体的新闻时事,也多有见闻了。看着他们天没亮整个地铁都是同类下车飞奔抢位,全身入水仅漏着半个脑袋,两只手、十支竿、坐着太师椅,天降大雨面色不改身型不歪……觉得很喜感,有很佩服。
这就是热爱吗?我不知道,但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充满激情,无所畏惧,我觉得可以算得上热爱了。
所以这条河,终究也迎来了垂钓者,尤其在我宿舍对岸,就是一家厂门口,就有着一个小围栏的平台。我记得看见过最多的,大概是在那十米不到的栏杆上,撑着八九根鱼竿,聚着十几个人。他们大多只是附近的工友,下班没事儿就不呆着出租屋了。也没有什么选择,也就简单钓两个鲫鱼。也就在最近的一段时间里,每天下午下班,回来洗个脸,都能看到有钓鱼的人。现在的天气,也终于不算太热了,也不用像在夏天时,仅仅在零星的阴天周末,才看得见他们。
我有两个印象比较深刻的片段。一次是我在窗台洗衣服,大概半个小时,河对面五六根竿,一条鱼都没有上来。还有一次是前两个星期,晚上十一点过了,对面河岸还有人钓鱼,那个平台是没有路灯的,一篇漆黑,但他们用的会发光的浮漂。
这条河,现在是不缺鱼的,在那炎炎夏日闷热要下雨的时候,看着那满河都是鱼,成群结队出来透气,让人感觉随便拿个瓢都能舀到。而河对面钓鱼的人,也终于渐渐多了起来,可能他们也从没想过要去约哪里的鱼塘。我只是偶尔走去厕所,才会看见他们。
我觉得,大多数的白天,总会有钓鱼佬,伫立在河对面。而我,却在绝大多数的时候,都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