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完成考试,便带着一家老小奔赴厦门。6个小时的动车行程对不到两岁的宝宝而言是个挑战,对我们的第一次全家旅行也是个考验。我们做足准备工作,水果、面包和粥,毛毯、衣服等等,但临出门的时候却忘记了带宝宝挑好的绘本。
一开始,宝宝都处于兴奋状态,惊喜地看着新鲜的环境,咿咿呀呀的跟我们聊天。然后吃吃东西,睡睡觉,一路良好的度过了4个小时。可到后面她不耐烦了,要各处走动,还在椅子上翻上翻下,各种危险动作。各种劝阻不奏效,孩子爸开始强行制止。再加上疾言厉色,孩子顿时大哭起来,狭小的车厢顿时显得更加烦闷,爸爸的心情也越发烦躁。奶奶把宝宝抱到了车厢连接处,尝试转移她的注意力,止住哭声。我低声跟老公讲:“你能不能好好跟她说吗?她什么都听得懂得。你一激动声音就很大,就像在吼她。”“跟她好好说,她听得懂吗?听得懂还这样!”老公继续抱怨,“你总是这样!家里就得有一个她怕的!”空气像在周围凝结了一样,我自己也觉得郁闷至极。孩子依旧在哭,我的脑子嗡嗡作响。深吸一口气,我开始尝试理清一下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为什么我们一再强调危险,而她也差点摔下座位之后还是这样?孩子在自己找乐子!6个小时的行程,她已经由兴奋到厌倦了。她在自娱自乐,她觉得在椅子上跑来跑去,爸爸妈妈紧张的护左护右,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而我们除了跟她说不可以、不行之外却不能给她提供别的选择。找到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我心情舒坦多了。我的宝宝并不是调皮捣蛋、不讲道理的孩子。剩下的就是老公的情绪了,他一直觉得我太惯着孩子了,说话声音大不得、语气重不得,因为这样才导致孩子在家里没有一个怕的人,什么都由着自己的性子。可是,我们为什么要让孩子怕我们呢?为了让她遵从我们的意识?可是我们的意识比她自己的重要,比她自己的正确吗?整理好这些想法,我把它们写成文字发给了老公,然后起身去接替婆婆陪伴 宝宝。当我们再次回到座位的时候,老公的心情明显平静下来了,温柔且低声的跟宝宝解释了自己刚才行为的原因。宝宝也由一开始的不让爸爸靠近,变得又开始跟爸爸玩耍。我知道我做了正向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