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最红的是什么?不是华哥娶了姐,不是宝强出了事,当然也跟林丹无关。最红的是知识变现。
12月31日晚上,罗胖的那场关于时间的演讲就是最好的证明。深圳卫视扛起了大旗,啪啪啪打脸那些靠天王和鲜肉赚收视率的卫视们。
2016年,如果你开始每年读100本书,跟秋叶学做PPT,跟彭小六学知识管理,在得到上付费看李笑来和古典的连载,开始阅读英文原著,付费学了很多线上的微课。
恭喜你,你没有被时代抛弃。
看了这么多,学了这么多,扪心自问自己成长了多少呢?跟付出成正比吗?100本书还记得些什么?笑来老师的每个概念都找到践行方法了吗?
不要一脸懵逼的看着我,因为我也一样。脑子里关键字很多,怎么用用在哪里完全不知道。
老师们都说得很清楚,首先新知识与旧的知识联结内化成自己的能力,然后践行。多么简单啊。
知易行难。说得就是我,或者我们。
这个问题不解决,读100本书也于事无补,阻止不了我们在平庸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我们学习和读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掌握能看透世界(或者事情)的本质和发展趋势的能力。有了这个能力,就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找到最重要和正确的事情。
根据80/20原则,永远做最关键的20%的事情。这样可以大概率地保证我们走向一个相对轻松且成功的人生。
为什么老师们说的把新知识内化成自己能力的方法,在我们身上是行不通的。或者看似容易,实践起来往往不知从何入手。
因为老师们拥有更完善的个人知识体系和结构。所以,新知识点拿来后分门别类找到对应的节点,放入对应的位置。转化成自己的能力相对容易。
对于知识结构不成体系的我们,各种概念和知识点拿来以后找不到对应节点,当然无法内化成能力。各个知识点只能做布朗运动,然后,慢慢遗忘。
引用成甲老师的一段话:把一个看似简单的结论,透彻地理解,掌握并应用在生活中,其实是很难的,根本不是简单的零碎场景下的学习能解决的。
其实,每年读100本书不是目的。我们真正想要的是:挖掘和发现有价值的底层规律,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想通了这一点,最重要的不是去打卡读书和刷微课。而是好好思考,怎么把系统学习这一课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