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7年高考第二天也是最后一天️考生们做的都会蒙等都对[偷笑]
我是1993年参加的高考,那一年初奥黛丽·赫本离世,联想研制了国产的第一台586微机,而我遭遇到了据说是最难的一届高考,但当时我却不知道,只知道每考完一门就没有说话的欲望。作为一名理科生,那时候要考七门功课: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化学物理生物,满分710,当我知道自己只考了551分后,说真的万念俱灰,平时模拟考试很轻松稳定在600分以上,而1992年的重点本科线我记得是550分左右,在等待分数线的日子里,整个人都不对了[捂脸]后来,1993年的重本线是505分,我也如愿考上了老妈给选的大学:北京邮电学院
当年高考之难,我至今记忆深刻。比如物理,前面的选择题和填空题我几乎一个不会[捂脸]拿到卷子我扫了一眼后,就感觉大事不妙,当时只能挑会做的先做,把大题都做完后才倒着往前做其他的。物理勉强及格,我记得是考了67分。真是往事不堪回首。还有化学,卷子在七科中是最简单的,考完后出来跟同学对一对最后一题的答案,我发现氧化银忘记了银离子是正阶1,一个二阶负的氧离子要配上2个银离子,12分的大题啊,好在自我感觉还行,自己壮胆跟同学吹牛逼说“那就88分吧”,结果后来考了87分。[机智]
那一年一开头就觉得不对劲,考第一科时,爸爸和我蹬上自行车去考场。那会儿我记得爸爸经常出差不在家,高考那几天他特意空出时间陪我,早上一起出门,然后在考场外面的大铁门找个地方坐等一天,就这样等了三天。第一天我骑着骑着觉得骑不动了,下来一看后轮车胎没气了,骑到半道了,路边也没有修车的,那会儿也没有出租车,爸爸就让我坐在后面书包架上,驮着我到的考场。那时他骑的是一辆28寸的大桥牌自行车,南京产的,很是结实。当时我17岁爸爸43岁,我坐在后面不自在他在前面蹬得很费力,到了考场他直喘粗气满头大汗,挥着手让我赶紧进去。所以,二十多年过去了,回想自己的高考都会第一时间想到爸爸宽厚的后背如山一般。
爸爸在考场外枯等,他又极为内向,遇到陌生人不怎么说话,一个人孤零零找个阴凉地猫着。我记得是第二天考完出来,我见他挺兴奋的一问才知道,当地的报纸采访到他了。他绘声绘色地跟我原景重现:
记者问我说:你儿子能考上吗?
我说:当然能啊!我儿子要考不上,估计能考上的人也不多了。
记者好奇又问:怎么对儿子这么有信心啊?
我说:我儿子是一中的,在班上里都是前几名的!
记者不死心还问:万一发挥不好呢?
我说:发挥不好估计就上个第二专业,正常发挥就能上第一专业,反正再失常第一志愿的学校肯定能上的。
记者问:那您这么有把握还在外面陪着啊?
我说:儿子在里面考试,我在外面等着,对他可起不了啥作用,那不是就想陪着吗,当大人的也做不了啥了,都靠他自己了。
后来爸爸就特留意那几天的《无锡日报》,指着其中一条新闻说:看看,这就是说我呢-“有的学生家长很自信”-其实哪里是自信,是对我儿子有信心
一晃我上了大学来了北京一路读书恋爱结婚工作生孩子,如今我也到了当年爸爸陪我高考时的年纪了,儿子果果还在上小学二年级[捂脸]每天早上爷爷拿自行车驮着孙子去上学,下午爷爷在家做饭奶奶坐上几站公交去接孙子回家。
有人说一生中最关键的走好那几步,高考显然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我赞同,同时也觉得,一生中不论关键不关键,父母之爱亲人之爱都会暖暖地将我们包裹起来,最长情的表白是陪伴,无论我们在哪里无论成为了什么,富贵贫穷出人头地默默无闻,爸爸还是爸爸妈妈还是妈妈,最无私的陪伴是父母之爱。️沐浴在爱中放轻松